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唐小晴 丁建勋 唐柳)在永州市零陵区,当地中医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疗法和“治未病”理念,用一张张“小处方”为百姓构筑起健康屏障。
走进零陵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候诊患者络绎不绝。科室主任杨荔勇正为一名眩晕患者开具药方,几味药材组成的“柴苓汤”仅需20余元。“中医经方虽小,却能解决大问题。”杨荔勇介绍。
零陵区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理念融入区域健康管理体系。由区中医医院牵头构建“治未病服务链”,通过体质辨识、健康干预和追踪管理,为亚健康人群提供个性化中医经方调理方案。
强化基层中医是零陵区发展中医药的一大亮点。全区16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全覆盖,中医药处方占比达34%;通过“三医包村”“一科包一院”等举措,区级专家下沉基层,手把手带教,培养“带不走”的中医队伍。
目前零陵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能开展10种中医适宜技术,村医大多能开展普通的中医适宜技术,一般的小痛小病能在村级处理,严重的病情经村卫生室转诊、由医共体专家进行中医辨证经方救治,再由家庭医生随访让健康服务延伸至家门口。
零陵区创新打造“5G+智能中医诊疗平台”,通过线上名医辨证开方、远程审方,解决基层中医经验不足的难题。平台运行以来,服务数千人次,患者人均费用降低50元;区级“共享阳光药房”提供24小时代煎配送服务,让偏远山区群众也能便捷获取中药。
此外,零陵中医药文化通过“中医康旅”走进景区。2024年“千年古城·国医传承”活动中,游客体验名医义诊、药膳品尝和手工制药。零陵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唐爱民表示:“要让中医药更接地气,让百姓健康更有底气。”
据了解,零陵区通过加强中医药服务推进“健康零陵”民生品牌建设,建成省市级名医工作室3个,全区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66.8%和84.5%;区中医医院开发膏方有10余种,乡镇卫生院都可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培训,累计培养基层中医人才600余人。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唐小晴 丁建勋 唐柳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唐小晴 丁建勋 唐柳)在永州市零陵区,当地中医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疗法和“治未病”理念,用一张张“小处方”为百姓构筑起健康屏障。
走进零陵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候诊患者络绎不绝。科室主任杨荔勇正为一名眩晕患者开具药方,几味药材组成的“柴苓汤”仅需20余元。“中医经方虽小,却能解决大问题。”杨荔勇介绍。
零陵区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理念融入区域健康管理体系。由区中医医院牵头构建“治未病服务链”,通过体质辨识、健康干预和追踪管理,为亚健康人群提供个性化中医经方调理方案。
强化基层中医是零陵区发展中医药的一大亮点。全区16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全覆盖,中医药处方占比达34%;通过“三医包村”“一科包一院”等举措,区级专家下沉基层,手把手带教,培养“带不走”的中医队伍。
目前零陵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能开展10种中医适宜技术,村医大多能开展普通的中医适宜技术,一般的小痛小病能在村级处理,严重的病情经村卫生室转诊、由医共体专家进行中医辨证经方救治,再由家庭医生随访让健康服务延伸至家门口。
零陵区创新打造“5G+智能中医诊疗平台”,通过线上名医辨证开方、远程审方,解决基层中医经验不足的难题。平台运行以来,服务数千人次,患者人均费用降低50元;区级“共享阳光药房”提供24小时代煎配送服务,让偏远山区群众也能便捷获取中药。
此外,零陵中医药文化通过“中医康旅”走进景区。2024年“千年古城·国医传承”活动中,游客体验名医义诊、药膳品尝和手工制药。零陵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唐爱民表示:“要让中医药更接地气,让百姓健康更有底气。”
据了解,零陵区通过加强中医药服务推进“健康零陵”民生品牌建设,建成省市级名医工作室3个,全区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66.8%和84.5%;区中医医院开发膏方有10余种,乡镇卫生院都可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培训,累计培养基层中医人才600余人。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唐小晴 丁建勋 唐柳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