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何嘉怡 程欢)道县白马渡镇樟武坊村,曾因交通闭塞、水源匮乏而长期撂荒的土地,正通过订单式豆角种植实现高效利用。村民依托“企业订单+规模种植”模式,将易管护、生长周期短的豆角作为主打作物,成功把撂荒地转化为村民增收的“增收田”,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在樟武坊村的豆角田里,一排排整齐的支架上面爬满了长势喜人的豆角藤蔓。村民们分散在田间,手指翻飞,熟练而麻利地将成熟的豆角采下。刚摘下的豆角鲜嫩欲滴,在田垄边被迅速扎捆、搬运、过秤,装上等候的农用车,丰收的喜悦在田间流淌。
“去年,这片地还是树木稀疏、杂草丛生。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加之缺乏稳定水源,导致耕种成本高、难度大,变成村民眼中的‘老大难’,让许多村民望而却步,久而久之,陷入长期的撂荒状态。”樟武坊村党支部书记何花林说道。
为了盘活这块“沉睡”的土地,村支书何花林积极组织了三位有干劲、不怕吃苦的村民,决心向荒地要效益。经过反复考量,易管理、周期短、销路相对稳定的豆角成为他们的首选。
“因为种豆角的周期比较短,产量比较高,从栽下来55天就可以产生效益了,我现在二十多亩地每天可以采摘1600斤左右,效益还是很可观的。”樟武坊村党支部书记何花林说道。
村民何代成作为当地种植大户,拥有丰富的豆角种植经验和销售渠道,他与本地一家信誉良好的食品加工企业达成稳固的订单合作,彻底打通了销路。
“我负责种豆角技术问题、销售问题,送到本地食品加工厂,销路反正不愁,我们种多少,他要多少。”樟武坊村村民何代成说道。
如今,昔日野草丛生的荒地已被郁郁葱葱的豆角藤覆盖,稳定的日产量和“现采现送、应收尽收”的订单模式,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成为村民家门口的“增收田”,用从土地里“长”出的产业,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何嘉怡 程欢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何嘉怡 程欢)道县白马渡镇樟武坊村,曾因交通闭塞、水源匮乏而长期撂荒的土地,正通过订单式豆角种植实现高效利用。村民依托“企业订单+规模种植”模式,将易管护、生长周期短的豆角作为主打作物,成功把撂荒地转化为村民增收的“增收田”,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在樟武坊村的豆角田里,一排排整齐的支架上面爬满了长势喜人的豆角藤蔓。村民们分散在田间,手指翻飞,熟练而麻利地将成熟的豆角采下。刚摘下的豆角鲜嫩欲滴,在田垄边被迅速扎捆、搬运、过秤,装上等候的农用车,丰收的喜悦在田间流淌。
“去年,这片地还是树木稀疏、杂草丛生。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加之缺乏稳定水源,导致耕种成本高、难度大,变成村民眼中的‘老大难’,让许多村民望而却步,久而久之,陷入长期的撂荒状态。”樟武坊村党支部书记何花林说道。
为了盘活这块“沉睡”的土地,村支书何花林积极组织了三位有干劲、不怕吃苦的村民,决心向荒地要效益。经过反复考量,易管理、周期短、销路相对稳定的豆角成为他们的首选。
“因为种豆角的周期比较短,产量比较高,从栽下来55天就可以产生效益了,我现在二十多亩地每天可以采摘1600斤左右,效益还是很可观的。”樟武坊村党支部书记何花林说道。
村民何代成作为当地种植大户,拥有丰富的豆角种植经验和销售渠道,他与本地一家信誉良好的食品加工企业达成稳固的订单合作,彻底打通了销路。
“我负责种豆角技术问题、销售问题,送到本地食品加工厂,销路反正不愁,我们种多少,他要多少。”樟武坊村村民何代成说道。
如今,昔日野草丛生的荒地已被郁郁葱葱的豆角藤覆盖,稳定的日产量和“现采现送、应收尽收”的订单模式,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成为村民家门口的“增收田”,用从土地里“长”出的产业,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何嘉怡 程欢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