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永州:绿色管护助早稻丰收
刷新
永州:绿色管护助早稻丰收
2025-06-20 09:33 来源:湖南日报
翻耕灌水灭蛹技术、科学施肥增效技术分别惠及农田157万余亩和121万余亩
永州:绿色管护助早稻丰收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跃兵
  6月,永州大地稻田郁郁葱葱。水稻生长进入关键的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期。农谚说“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抓实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田间管理很重要。
  永州市加强田间绿色管护,实施农药化肥减量,为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夯实基础。据农情调度显示,该市播种早稻221.88万亩,其中,实施翻耕灌水灭蛹技术面积157.4万亩,推广科学施肥增效技术121.43万亩。
  生态防控,农药减量
  6月16日,双牌县五里牌镇青山里村种粮大户马磊,不带喷雾器、无人机,却对记者说,去稻田杀虫。
  马磊来到田间,取下挂在稻田里的白色透明筒状物,清理干净里面死亡的虫子,再安装好。
  “这是二化螟性诱捕器,通过内置的雌性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的雄蛾,达到群集式灭虫的目的。”双牌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杨肖说,2021年起,全县大力推广水稻生产翻耕灌水灭蛹、二化螟性诱捕器、安装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措施,较传统病虫害防控减少30%的农药用量。
  记者分别看到,祁阳市白水镇、肖家镇、七里桥镇、梅溪镇种粮大户刘春林、刘定付、刘志华、雷顺阳、王海峰的早稻田,都安置了二化螟性诱捕器、杀虫灯等。
  该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站长陈海松介绍,今年,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一代二化螟防治效果达90%以上,每亩稻田施用农药的开支同比减少26元。
  零陵区富家桥镇峦石山村的村民们,在选择高抗病水稻品种的同时,也安装了杀虫灯、二化螟性诱捕器以及释放赤眼蜂等生物杀虫设备,早稻农药使用量从过去每亩195克减少到156克。
  科学施肥,降本增效
  6月15日,祁阳市白水镇种粮大户杨伍桂的早稻田,该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余泓与同事察看水稻长势,观察叶片颜色,检测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根据作物品种、目标产量、检测结果和早稻基肥施用情况等,建议杨伍桂每亩追施8至12公斤尿素和4公斤氯化钾。
  杨伍桂种田940亩。过去,每亩田施化肥55公斤左右,产量徘徊不前。2023年7月,祁阳市农业农村局技术员发现他存在过量施用化肥、施肥比例失衡、技术措施不足等问题。
  第二年,杨伍桂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播种绿肥紫云英,实施绿肥秸秆翻压还田、增施有机肥和机械侧深施肥等,水稻单季亩均增产15%、减少化肥10公斤左右。
  6月13日,江永县潇浦镇山爻头村种粮大户周志良在农业技术员的指导下施肥。
  周志良对记者说,2023年,他见水稻开花,赶紧施化肥“进补”,可是却出现严重减产。
  2024年,江永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申永祥得知周志良的情况,建议他施用牛粪,并根据测土信息决定施肥量。当年亩均减少化肥用量13公斤,增产34公斤。
  6月18日,宁远县湾井镇种粮大户李芳富告诉记者,去年,他落实“紫云英+机械测深施肥”措施,亩均化肥用量减少12公斤、增产8%,米质得以提升。
  “当前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早稻大穗形成和提高籽粒饱满度。全市广大农业技术员密切关注水稻长势和需肥规律等,加强技术指导。”永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黄加勤介绍。


来源: 湖南日报

作者: 刘跃兵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永州新闻网-永州:绿色管护助早稻丰收
永州:绿色管护助早稻丰收
2025-06-20 09:33:41 来源:湖南日报
翻耕灌水灭蛹技术、科学施肥增效技术分别惠及农田157万余亩和121万余亩
永州:绿色管护助早稻丰收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跃兵
  6月,永州大地稻田郁郁葱葱。水稻生长进入关键的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期。农谚说“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抓实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田间管理很重要。
  永州市加强田间绿色管护,实施农药化肥减量,为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夯实基础。据农情调度显示,该市播种早稻221.88万亩,其中,实施翻耕灌水灭蛹技术面积157.4万亩,推广科学施肥增效技术121.43万亩。
  生态防控,农药减量
  6月16日,双牌县五里牌镇青山里村种粮大户马磊,不带喷雾器、无人机,却对记者说,去稻田杀虫。
  马磊来到田间,取下挂在稻田里的白色透明筒状物,清理干净里面死亡的虫子,再安装好。
  “这是二化螟性诱捕器,通过内置的雌性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的雄蛾,达到群集式灭虫的目的。”双牌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杨肖说,2021年起,全县大力推广水稻生产翻耕灌水灭蛹、二化螟性诱捕器、安装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措施,较传统病虫害防控减少30%的农药用量。
  记者分别看到,祁阳市白水镇、肖家镇、七里桥镇、梅溪镇种粮大户刘春林、刘定付、刘志华、雷顺阳、王海峰的早稻田,都安置了二化螟性诱捕器、杀虫灯等。
  该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站长陈海松介绍,今年,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一代二化螟防治效果达90%以上,每亩稻田施用农药的开支同比减少26元。
  零陵区富家桥镇峦石山村的村民们,在选择高抗病水稻品种的同时,也安装了杀虫灯、二化螟性诱捕器以及释放赤眼蜂等生物杀虫设备,早稻农药使用量从过去每亩195克减少到156克。
  科学施肥,降本增效
  6月15日,祁阳市白水镇种粮大户杨伍桂的早稻田,该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余泓与同事察看水稻长势,观察叶片颜色,检测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根据作物品种、目标产量、检测结果和早稻基肥施用情况等,建议杨伍桂每亩追施8至12公斤尿素和4公斤氯化钾。
  杨伍桂种田940亩。过去,每亩田施化肥55公斤左右,产量徘徊不前。2023年7月,祁阳市农业农村局技术员发现他存在过量施用化肥、施肥比例失衡、技术措施不足等问题。
  第二年,杨伍桂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播种绿肥紫云英,实施绿肥秸秆翻压还田、增施有机肥和机械侧深施肥等,水稻单季亩均增产15%、减少化肥10公斤左右。
  6月13日,江永县潇浦镇山爻头村种粮大户周志良在农业技术员的指导下施肥。
  周志良对记者说,2023年,他见水稻开花,赶紧施化肥“进补”,可是却出现严重减产。
  2024年,江永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申永祥得知周志良的情况,建议他施用牛粪,并根据测土信息决定施肥量。当年亩均减少化肥用量13公斤,增产34公斤。
  6月18日,宁远县湾井镇种粮大户李芳富告诉记者,去年,他落实“紫云英+机械测深施肥”措施,亩均化肥用量减少12公斤、增产8%,米质得以提升。
  “当前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早稻大穗形成和提高籽粒饱满度。全市广大农业技术员密切关注水稻长势和需肥规律等,加强技术指导。”永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黄加勤介绍。


来源: 湖南日报

作者: 刘跃兵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