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40年,他们接力做好这件“小事”@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刷新
40年,他们接力做好这件“小事”@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2024-03-05 09:10 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科技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会志愿者,累计为民免费维修电器41000多件,服务时长超50万小时——

40年,他们接力做好这件“小事”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寒露 严万达

通讯员 熊玲芝 谢志豪

“同学,我家的电饭煲坏掉了,帮我看看”“我家的电视无法显像了,帮忙修修”……3月3日上午,永州市零陵区朝阳街道柳子街社区,湖南科技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会的20余名志愿者刚摆好服务台,就有市民抱着大小电器前来要求维修。

志愿者迅速拉开架势,仔细排查故障,争分夺秒维修。

“才摆弄几下,就找到了毛病,这帮学生技术真不赖!”抱着刚修好的电视机,居民王大爷乐呵呵地说。

社区哪家有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协会贴心安排志愿者主动上门服务。

一台家用电器故障原因比较复杂,志愿者一时理不出头绪。“沉住气,先锁定故障位置,再进行针对性检查。”湖南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老师潘海军现场指导,帮助志愿者攻破难题。

“我们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免费维修家电活动,每次维修电器上百件。”潘海军说,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会创立于1984年,前身是“无线电协会”,目前志愿者以智能制造学院师生为主。

40年来,该协会追慕雷锋、学习雷锋、立志成为雷锋。一批批志愿者接力,手拎工具箱,深入乡村、走进社区,累计义务维修电器4.1万多件,义务维修、科普宣传等服务时长超50万小时。

“别看志愿者个个都是维修‘老把式’,刚加入协会时却是技术‘小白’。”潘海军笑着说,该协会建立完整的培养流程,以小组为单位,由专业老师总指导,学长“传帮带”,努力提升志愿者维修水平。

“第一次参加志愿维修活动时,心里没有底,担心辜负了群众的期盼。”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大二学生李逸铭在老师和学长手把手指导下,维修技术日益精进,现已担任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会会长。

当天的志愿者中,不乏女孩子的身影。一些带“病”小家电,在她们手中重新焕发活力。“刚开始觉得自己笨手笨脚的,随着维修的小家电越来越多,现在更加自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二女生李优开心地说。

志愿者边学习专业知识,边动手实践,在服务奉献中自我成长。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学生邓子龙,在志愿服务中积累了丰富的电路设计经验,并成功应用到了专利申请与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

“忘不了和同学们走家串户义务维修电器的青春岁月。”2007届物电系校友、广东荣旭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海荣,主动与母校共建“‘人工智能与光学自动化技术’荣旭创新实验室”,为学弟学妹提供成长实践平台,让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40年来,学院共有3000余名追‘锋’青年接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湖南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杨攀介绍,学院推动党建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深度融合,每年有一大批师生党员积极参与志愿维修服务。学校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会获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省高校最受欢迎百优学生社团等多项荣誉。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3月5日08版

来源: 湖南日报

作者: 李寒露 严万达 熊玲芝 谢志豪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永州新闻网-40年,他们接力做好这件“小事”@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40年,他们接力做好这件“小事”@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2024-03-05 09:10:19 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科技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会志愿者,累计为民免费维修电器41000多件,服务时长超50万小时——

40年,他们接力做好这件“小事”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寒露 严万达

通讯员 熊玲芝 谢志豪

“同学,我家的电饭煲坏掉了,帮我看看”“我家的电视无法显像了,帮忙修修”……3月3日上午,永州市零陵区朝阳街道柳子街社区,湖南科技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会的20余名志愿者刚摆好服务台,就有市民抱着大小电器前来要求维修。

志愿者迅速拉开架势,仔细排查故障,争分夺秒维修。

“才摆弄几下,就找到了毛病,这帮学生技术真不赖!”抱着刚修好的电视机,居民王大爷乐呵呵地说。

社区哪家有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协会贴心安排志愿者主动上门服务。

一台家用电器故障原因比较复杂,志愿者一时理不出头绪。“沉住气,先锁定故障位置,再进行针对性检查。”湖南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老师潘海军现场指导,帮助志愿者攻破难题。

“我们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免费维修家电活动,每次维修电器上百件。”潘海军说,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会创立于1984年,前身是“无线电协会”,目前志愿者以智能制造学院师生为主。

40年来,该协会追慕雷锋、学习雷锋、立志成为雷锋。一批批志愿者接力,手拎工具箱,深入乡村、走进社区,累计义务维修电器4.1万多件,义务维修、科普宣传等服务时长超50万小时。

“别看志愿者个个都是维修‘老把式’,刚加入协会时却是技术‘小白’。”潘海军笑着说,该协会建立完整的培养流程,以小组为单位,由专业老师总指导,学长“传帮带”,努力提升志愿者维修水平。

“第一次参加志愿维修活动时,心里没有底,担心辜负了群众的期盼。”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大二学生李逸铭在老师和学长手把手指导下,维修技术日益精进,现已担任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会会长。

当天的志愿者中,不乏女孩子的身影。一些带“病”小家电,在她们手中重新焕发活力。“刚开始觉得自己笨手笨脚的,随着维修的小家电越来越多,现在更加自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二女生李优开心地说。

志愿者边学习专业知识,边动手实践,在服务奉献中自我成长。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学生邓子龙,在志愿服务中积累了丰富的电路设计经验,并成功应用到了专利申请与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

“忘不了和同学们走家串户义务维修电器的青春岁月。”2007届物电系校友、广东荣旭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海荣,主动与母校共建“‘人工智能与光学自动化技术’荣旭创新实验室”,为学弟学妹提供成长实践平台,让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40年来,学院共有3000余名追‘锋’青年接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湖南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杨攀介绍,学院推动党建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深度融合,每年有一大批师生党员积极参与志愿维修服务。学校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会获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省高校最受欢迎百优学生社团等多项荣誉。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3月5日08版

来源: 湖南日报

作者: 李寒露 严万达 熊玲芝 谢志豪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