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高质量教师培训是如何炼成的——探索江华瑶族自治县乡村教师高质量培训新实践的密码
刷新
高质量教师培训是如何炼成的——探索江华瑶族自治县乡村教师高质量培训新实践的密码
2024-03-21 10:13 来源:今日永州

县委书记段贵建为“大思政”教师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江华的教师培训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值得借鉴学习。”近日,郴州市汝城县教师进修学校考察团到江华考察后,对江华师训工作给予肯定。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偏远山区县,60%是乡村教师。10余年来,江华通过“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培训”为主体的五级教师培训体系,打造出高质量教师培训,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江华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湖南省“国培计划”第二批项目县、“国培计划(202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等考核中获得全省第一名,在湖南省“国培十年”系列评选中被评为“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县,连续3年被评为市师训工作先进单位,还承担了桂东、耒阳、安仁、临武、洪江等县市教师培训工作。

近日,笔者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探寻高质量教师培训工作的密码。

2.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军臣到学校调研教师培训等工作.jpg

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军臣到学校调研教师培训等工作

密码一:把“师训”作为教师的最大福利来抓

“作为一名中师生,我的理论功底相对薄弱,好在学校为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该县河路口中学校长高质益谈起自己的成长,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的心情。

河路口中学距离县城60多公里,位于湖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高质益35岁时就被评为高级教师,2022年又被评为学科带头人。“先后参加中西部‘校本研训’‘县培计划’观课议课专项培训、学科核心素养培训班、中层干部管理提升班、骨干校长研修培训等培训……”2023年秋季高质益任学校校长,他说:“自己是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正是教师培训使他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校长。”

这个例子正是该县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的最大福利来抓的最好见证,也是江华县委、县政府重教的共识,更是该县教育局紧紧扭住“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关键“牛鼻子”,不断健全完善教师培训培养机制,探索高质量教师培训的有力见证。

为有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该县成立专门领导班子和工作小组,并由教师进修学校实施。同时,创新优化教师培训工作、教师培训团队、培训课程、教师培训模式等,并根据教师专业需要,扩展培训空间,实现理论与实践、培训课程与教师专业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极大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现在能挖掘每一篇课文独有的‘语文价值’,力求课堂的‘语文味’,上出特色,探索语文教学的生活化。”2011年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罗娅,在2022年秋季学期从乡村学校冲进县城优质小学。她坦言,自己的成长在“国培计划——江华县卓越教师精准培训项目”这次美丽的邂逅开始,也在一次次培训中成长起来。

“把‘培训’送给每一位山里的乡村教师,促进偏远山区教师专业成长,享受培训带来的幸福。”该县教育局负责师训工作的游江文说道。

为使教师培训工作适合每一位乡村教师,该县通过教师根据自己专业需要报名,将培训专家“请进来”,把参训教师“送出去”和集中培训、分组研讨等方式落实培训工作,让每一位教师服“培训大餐”的“水土”。

仅2023年,该县共投入约550余万元用于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四个学段的教师培训,全县共有40601人次参加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4000多人享受了最大的福利,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159位乡村教师通过培训成长起来,通过进城考试、中层竞聘、突出教师选聘等进入县城中小学校任教。全县先后共有近500名乡村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县、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16位教师被评为正高级和特级教师。

“把培训作为给予教师的最大福利,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该县教育局局长唐代林说。

江华县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培训.jpg

江华县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培训

密码二: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培训队伍

做好教师培训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为做好师训工作,江华遴选组建了由5名省、市教师培训师和30余位正高级教师、芙蓉名师、特级教师、省市骨干教师等组成的教师培训队伍和管理团队,全面对全县教师培训进行专家讲授、专业指导。

唐添翼是江华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也是县中小学心育指导中心主任。他从教学者、管理者、研究者三个维度思考心育培训者的专业定位,不断完善“请进来、走出去、自己办”三种方式架构的“多年递进式”心育师资培训,为每所完小以上学校培训出至少一名心育专兼职教师,全县现有国家心理咨询师173名。2019年5月,作为团长,组建25人的县送心育到校公益讲师团。学校从心育课程菜单自主选课,讲师团分两批次共完成公益送课108堂。至此,全县基本构建了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形成了县域整体推进的江华乡村心育模式,引起了湘潭、广西等省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省培训师班培养了我,我把所学奉献给培训,引领更多教师专业成长。”该县教师进修学校刘宇雁说道。

2016年,刘宇雁开始新教师培训项目,一直思考琢磨:怎么才能让新教师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刘宇雁以项目负责人、班主任、授课教师、指导老师的身份全面将新教师培训总结为“培德——培心——培技”,将培训课程设置为“培心铸魂”一个中心,“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班级管理、职业规划”四个基本点。如今,她在培训师道路上带着爱和幸福奔赴教师培训的诗和远方。

“这支能打‘硬仗’的培训队伍,撑起了全县教师培训的蓝天。”该县教育局负责教师培训的负责人游江文说。

小学数学农村骨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开展线下集中培训,参加培训教师在上示范课.jpg

小学数学农村骨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开展线下集中培训,参加培训教师在上示范课

密码三:聚焦培训重点,赋能学校内涵提升

“要有效将教师培训的成果转化赋能学校内涵提升。”对于这个新的命题,江华教育局决策者们与教师培训实施者们达成共识,聚焦重点,全力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助推学校管理和内涵提升。

“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关键在教师,教师培训首先是聚焦培根铸魂。一切培训从思政根子抓起,把培根铸魂放首位。”该县教育局党组会上党组成员们一致认为。为此,该县以“聚焦培根铸魂,提升师德素养”为首要任务,推出一系列思政课培训教育活动,突出“大思政课”建设。

2023年4月,对全县高中、初中、小学所有思政课教师,开展为期五天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训。由国家、省级专家,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综合培训。县级专家上示范课、说课、评课,并以教学案例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并将永州市新时代10年发展成就有机融入学校“大思政课”网络直播培训,实施全面深入的思想洗礼。

“这是一次洗礼,一次进步,更坚定了对教育事业的初心使命。”既是学员,也是培训教师的正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县级名师贾代京说:“规模大,覆盖面广,聘请专家多、级别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有所成。”

为更好深入地推进“大思政课”培训,2020年,该县还与中南大学文新学院合作,引进“经典润江华”培训合作项目,开展经典润师风,经典润学风,经典润家风等“经典润江华”系列研训活动。

“三年来,充分利用中南大学优质专家、团队、课程资源和深厚底蕴的优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教师培训,‘经典诵读大赛和书写经典’学生比赛,举办‘经典进万家,家风助成长’家庭教育宣讲,推进了师德师风建设、书香校园、书香江华建设,进一步构建家校共育的新生态,提升了‘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和效果。”项目负责人、该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钟荣明解释说。

如果“聚焦培根铸魂,提升师德素养”培训是解决思想问题,那么“聚焦学校管理,提升治校能力”就打开了学校管理的大门。

江华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校管理队伍作为教师培训培养工作的重点工作,侧重于突出内涵发展和关注后备力量培训。

2018年,江华与华南大学合作,培养教育家型校长,助力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校长的管理水平,倒逼校长专业成长,扎牢理论,回归课堂,提升校长素质。2023年3月,该县再次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实施“国培计划(2022)—湖南省江华县中小学骨干校长提升研修项目第二期培训”,82名中小学校校长、副校长参加为期两年的递进式深度培养培训。2023年5月,经多方努力,又成功在北京清华科技园启动70人的校长研修班,真正实现学有所获,返岗实践重“行思结合”,培训成果转化效果好。

目前,该县有70余名中小学校校长回归课堂,有30余人被评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湖南省教育家孵化培养对象等,还有不少校长成立了校长名师工作室、工作坊等,他们正在一步步向教育家型校长迈进。

与此同时,该县注重学校管理后备力量的培养,在中层管理人员两年递进式培训的基础上,还对小学和初中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校本研修为主题,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邀请湖南省教师培训师黄佑生名师工作室到学校进行诊断和指导。

该县沱江镇第五小学校长蒋晓园,不到30岁就任芙蓉学校副校长。从大圩镇中心小学参加工作,是在培训中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她告诉笔者,“培训给我力量,也改变了我,使我快速成长起来。”经过培训历练,逐渐成长为学校的年轻管理人员。

“聚焦了‘大思政课’和学校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后,40多位校长结合学校实际,提炼了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学校内涵得到真正的提升。”该县教育局主抓教师培训工作的游江文介绍说。

同时,聚焦驻点实践,促进品牌创建。2019年10月,湖南省教师培训师驻点项目落户江华,助力江华区域教育发展与品质提升,探索教师培训师培养模式,打造区域教育品牌教育的帮扶模式。

省教师培训团队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深度下校把脉,专家团队最终确定8所学校作为第一批驻点实践学校。驻点实践团队将通过三年时间,从校园文化、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学校教育品牌等方面全方位培训指导,形成教师培训师培养模式。通过驻点培训,直接推动了11所学校和园所的文化提质与品牌建设,更重要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3年又与上游完全小学、沱江镇第七小学、沱江镇第四小学、沱江镇第五小学、江华芙蓉学校、县直属机关幼儿园等开展驻点培训,促进了学校和园所品牌建设和内涵发展。

送培到校微团队成员正在<span class=

​送培到校微团队成员正在送陪学校上课

密码四:聚焦专业培训,赋能教师素养提升

专业素养提升,才能帮助教师把握课堂。

江华一直注意班主任、教师专业素养培训。2018年起,该县还充分利用班主任微团队,聚焦启智润心,强化班级管理培训。根据实际,聚焦高考冲刺班级管理,小学骨干班主任县培、国培集中研修,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等培训。

该县班主任微团队主持人潘海珍介绍,去年对小学骨干班主任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国培集中研修,从主题班会、育人故事、带班方略、危机案例“四成果”为60名学员进行了量身定做,构建“三功四提五环”(班主任的三项基本功,提升班主任的主题班会设计和实践能力,育人能力,带班能力,危机处理能力;“五环”指的是学员要经历“线上线下课程研修——主题班会实践——分组三研三磨——送教展示——风采展示”环节)的国培项目培训模式,促进学员在实践中成长,对全县班主任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潘老师,你功劳大大的。台上每一位学员的精彩展示都凝聚着你指导的心血和智慧!”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肖波忍不住一个劲地夸赞潘海珍老师。

“作为项目负责人,潘老师不仅是管理者,更是我们班主任学员成长路上的大姐姐、引路人、示范者、指导专家,特别感谢潘老师!”一位优秀学员在培训总结中写道。

在培训中,还突出心理健康与班级管理融合线上直播培训,每星期五由队班主任微团队两位成员进行分享讲座。“心育与班管融合直播为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及心育老师搭建起了相互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所有分享老师的能力提升和快速成长。”该县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钟垂安介绍说,“2023年全年进行37期心育与班管融合线上直播,覆盖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及心育老师,受益人数达近10000余人次。”

同时,该县重点突出学科培训、校本研修、阅读、青年教师素养提升、工作坊研修、中考高考备考研训等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开展学科培训时,注重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就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来说,近年来,江华开展了“课堂教学语用落实”“习作教学策略探讨”“识字教学策略”“口语交际策略”“古诗文教学策略”“大单元教学策略”“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主题的培训,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点、难点问题进行培训。每次培训分为导—范—研—展—送五个阶段,导为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范为名师教学示范,研为课堂教学的研磨,展是研修成果的展示,送为学员成果的全县送教活动。五个环节形成闭环,研训一体化,教学评齐步走,还研制了“双导师指导下的‘卷入式’课例研修培训模式”,教师专业素养稳步提升。

2018年,该县县域推进大阅读工作,结合“书香永州”全员阅读,推进乡村教师阅读,与中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通过培训培养一批阅读种子教师,由种子教师对学校教师进行阅读培训,全面指导学校阅读教师,形成“高校+种子教师+阅读教师”的培训模式,推进学校阅读工程建设。

在加强英语、思政、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游泳及高考、中考薄弱学科和紧缺学科培训中,邀请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郑卫担任首席专家,长沙、株洲、湘潭等地名师参与授课。广东省英语教研员姚达文参与指导和授课的专家团队,全方位对小学英语专题培训,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还聚焦“三级课堂”建设、微团队研课磨课晒课、课堂教学基本功等针对青年教师素养提升的培训。

为促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融合发展,2018年,该县全面启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2020年,该县邀请衡阳师范学院博士凌云志领衔信息技术专家团队,设计和组织实施了“江华县信息技术特训营”,经过培训和层层筛选,择优确定20人组建江华县信息化2.0微团队,为后期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整体提升教师息技术应用能力储备专业人员,并重点围绕湖南省2.0考核标准的20个能力点开展深度研究。2021年,全县27所学校,涉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共计2459人顺利通过考核,圆满完成目标。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区县级培训模式创新典型案例”。

2020年5月,江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后,通过“家+校+政+社”四方联动,促进和谐共生。在指导中心负责人刘宇雁的带领下,打造了一支“1+52+N”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培养吸收52名乐于奉献、热爱家教事业、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成为家庭教育宣讲团骨干成员,带动一批覆盖各个中小学、乡村(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宣讲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方法。4年来,把隔代教育送教到社区,防溺水送教到村寨,性教育送教到学校、家庭,开学季课程进直播,安全教育送邻县。目前分版块开发了隔代教育、性教育等七个版块家庭教育培训课程120余节,并通过点单形式送到各中小学、社区、村寨等各类讲座467场。2023年,家校共育从家校共育管理能力提升、心育家育指导能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师资培训、花种子项目亲子绘本等进行了培训,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能力。

“教育离不开教师。要将培训作为教师成长关键因素来抓,并常抓不懈,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该县教育局局长唐代林坚定地说。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邓吉和 唐世日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永州新闻网-高质量教师培训是如何炼成的——探索江华瑶族自治县乡村教师高质量培训新实践的密码
高质量教师培训是如何炼成的——探索江华瑶族自治县乡村教师高质量培训新实践的密码
2024-03-21 10:13:35 来源:今日永州

县委书记段贵建为“大思政”教师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江华的教师培训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值得借鉴学习。”近日,郴州市汝城县教师进修学校考察团到江华考察后,对江华师训工作给予肯定。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偏远山区县,60%是乡村教师。10余年来,江华通过“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培训”为主体的五级教师培训体系,打造出高质量教师培训,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江华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湖南省“国培计划”第二批项目县、“国培计划(202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等考核中获得全省第一名,在湖南省“国培十年”系列评选中被评为“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县,连续3年被评为市师训工作先进单位,还承担了桂东、耒阳、安仁、临武、洪江等县市教师培训工作。

近日,笔者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探寻高质量教师培训工作的密码。

2.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军臣到学校调研教师培训等工作.jpg

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军臣到学校调研教师培训等工作

密码一:把“师训”作为教师的最大福利来抓

“作为一名中师生,我的理论功底相对薄弱,好在学校为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该县河路口中学校长高质益谈起自己的成长,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的心情。

河路口中学距离县城60多公里,位于湖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高质益35岁时就被评为高级教师,2022年又被评为学科带头人。“先后参加中西部‘校本研训’‘县培计划’观课议课专项培训、学科核心素养培训班、中层干部管理提升班、骨干校长研修培训等培训……”2023年秋季高质益任学校校长,他说:“自己是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正是教师培训使他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校长。”

这个例子正是该县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的最大福利来抓的最好见证,也是江华县委、县政府重教的共识,更是该县教育局紧紧扭住“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关键“牛鼻子”,不断健全完善教师培训培养机制,探索高质量教师培训的有力见证。

为有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该县成立专门领导班子和工作小组,并由教师进修学校实施。同时,创新优化教师培训工作、教师培训团队、培训课程、教师培训模式等,并根据教师专业需要,扩展培训空间,实现理论与实践、培训课程与教师专业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极大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现在能挖掘每一篇课文独有的‘语文价值’,力求课堂的‘语文味’,上出特色,探索语文教学的生活化。”2011年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罗娅,在2022年秋季学期从乡村学校冲进县城优质小学。她坦言,自己的成长在“国培计划——江华县卓越教师精准培训项目”这次美丽的邂逅开始,也在一次次培训中成长起来。

“把‘培训’送给每一位山里的乡村教师,促进偏远山区教师专业成长,享受培训带来的幸福。”该县教育局负责师训工作的游江文说道。

为使教师培训工作适合每一位乡村教师,该县通过教师根据自己专业需要报名,将培训专家“请进来”,把参训教师“送出去”和集中培训、分组研讨等方式落实培训工作,让每一位教师服“培训大餐”的“水土”。

仅2023年,该县共投入约550余万元用于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四个学段的教师培训,全县共有40601人次参加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4000多人享受了最大的福利,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159位乡村教师通过培训成长起来,通过进城考试、中层竞聘、突出教师选聘等进入县城中小学校任教。全县先后共有近500名乡村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县、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16位教师被评为正高级和特级教师。

“把培训作为给予教师的最大福利,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该县教育局局长唐代林说。

江华县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培训.jpg

江华县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培训

密码二: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培训队伍

做好教师培训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为做好师训工作,江华遴选组建了由5名省、市教师培训师和30余位正高级教师、芙蓉名师、特级教师、省市骨干教师等组成的教师培训队伍和管理团队,全面对全县教师培训进行专家讲授、专业指导。

唐添翼是江华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也是县中小学心育指导中心主任。他从教学者、管理者、研究者三个维度思考心育培训者的专业定位,不断完善“请进来、走出去、自己办”三种方式架构的“多年递进式”心育师资培训,为每所完小以上学校培训出至少一名心育专兼职教师,全县现有国家心理咨询师173名。2019年5月,作为团长,组建25人的县送心育到校公益讲师团。学校从心育课程菜单自主选课,讲师团分两批次共完成公益送课108堂。至此,全县基本构建了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形成了县域整体推进的江华乡村心育模式,引起了湘潭、广西等省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省培训师班培养了我,我把所学奉献给培训,引领更多教师专业成长。”该县教师进修学校刘宇雁说道。

2016年,刘宇雁开始新教师培训项目,一直思考琢磨:怎么才能让新教师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刘宇雁以项目负责人、班主任、授课教师、指导老师的身份全面将新教师培训总结为“培德——培心——培技”,将培训课程设置为“培心铸魂”一个中心,“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班级管理、职业规划”四个基本点。如今,她在培训师道路上带着爱和幸福奔赴教师培训的诗和远方。

“这支能打‘硬仗’的培训队伍,撑起了全县教师培训的蓝天。”该县教育局负责教师培训的负责人游江文说。

小学数学农村骨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开展线下集中培训,参加培训教师在上示范课.jpg

小学数学农村骨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开展线下集中培训,参加培训教师在上示范课

密码三:聚焦培训重点,赋能学校内涵提升

“要有效将教师培训的成果转化赋能学校内涵提升。”对于这个新的命题,江华教育局决策者们与教师培训实施者们达成共识,聚焦重点,全力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助推学校管理和内涵提升。

“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关键在教师,教师培训首先是聚焦培根铸魂。一切培训从思政根子抓起,把培根铸魂放首位。”该县教育局党组会上党组成员们一致认为。为此,该县以“聚焦培根铸魂,提升师德素养”为首要任务,推出一系列思政课培训教育活动,突出“大思政课”建设。

2023年4月,对全县高中、初中、小学所有思政课教师,开展为期五天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训。由国家、省级专家,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综合培训。县级专家上示范课、说课、评课,并以教学案例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并将永州市新时代10年发展成就有机融入学校“大思政课”网络直播培训,实施全面深入的思想洗礼。

“这是一次洗礼,一次进步,更坚定了对教育事业的初心使命。”既是学员,也是培训教师的正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县级名师贾代京说:“规模大,覆盖面广,聘请专家多、级别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有所成。”

为更好深入地推进“大思政课”培训,2020年,该县还与中南大学文新学院合作,引进“经典润江华”培训合作项目,开展经典润师风,经典润学风,经典润家风等“经典润江华”系列研训活动。

“三年来,充分利用中南大学优质专家、团队、课程资源和深厚底蕴的优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教师培训,‘经典诵读大赛和书写经典’学生比赛,举办‘经典进万家,家风助成长’家庭教育宣讲,推进了师德师风建设、书香校园、书香江华建设,进一步构建家校共育的新生态,提升了‘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和效果。”项目负责人、该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钟荣明解释说。

如果“聚焦培根铸魂,提升师德素养”培训是解决思想问题,那么“聚焦学校管理,提升治校能力”就打开了学校管理的大门。

江华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校管理队伍作为教师培训培养工作的重点工作,侧重于突出内涵发展和关注后备力量培训。

2018年,江华与华南大学合作,培养教育家型校长,助力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校长的管理水平,倒逼校长专业成长,扎牢理论,回归课堂,提升校长素质。2023年3月,该县再次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实施“国培计划(2022)—湖南省江华县中小学骨干校长提升研修项目第二期培训”,82名中小学校校长、副校长参加为期两年的递进式深度培养培训。2023年5月,经多方努力,又成功在北京清华科技园启动70人的校长研修班,真正实现学有所获,返岗实践重“行思结合”,培训成果转化效果好。

目前,该县有70余名中小学校校长回归课堂,有30余人被评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湖南省教育家孵化培养对象等,还有不少校长成立了校长名师工作室、工作坊等,他们正在一步步向教育家型校长迈进。

与此同时,该县注重学校管理后备力量的培养,在中层管理人员两年递进式培训的基础上,还对小学和初中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校本研修为主题,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邀请湖南省教师培训师黄佑生名师工作室到学校进行诊断和指导。

该县沱江镇第五小学校长蒋晓园,不到30岁就任芙蓉学校副校长。从大圩镇中心小学参加工作,是在培训中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她告诉笔者,“培训给我力量,也改变了我,使我快速成长起来。”经过培训历练,逐渐成长为学校的年轻管理人员。

“聚焦了‘大思政课’和学校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后,40多位校长结合学校实际,提炼了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学校内涵得到真正的提升。”该县教育局主抓教师培训工作的游江文介绍说。

同时,聚焦驻点实践,促进品牌创建。2019年10月,湖南省教师培训师驻点项目落户江华,助力江华区域教育发展与品质提升,探索教师培训师培养模式,打造区域教育品牌教育的帮扶模式。

省教师培训团队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深度下校把脉,专家团队最终确定8所学校作为第一批驻点实践学校。驻点实践团队将通过三年时间,从校园文化、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学校教育品牌等方面全方位培训指导,形成教师培训师培养模式。通过驻点培训,直接推动了11所学校和园所的文化提质与品牌建设,更重要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3年又与上游完全小学、沱江镇第七小学、沱江镇第四小学、沱江镇第五小学、江华芙蓉学校、县直属机关幼儿园等开展驻点培训,促进了学校和园所品牌建设和内涵发展。

送培到校微团队成员正在<span class=

​送培到校微团队成员正在送陪学校上课

密码四:聚焦专业培训,赋能教师素养提升

专业素养提升,才能帮助教师把握课堂。

江华一直注意班主任、教师专业素养培训。2018年起,该县还充分利用班主任微团队,聚焦启智润心,强化班级管理培训。根据实际,聚焦高考冲刺班级管理,小学骨干班主任县培、国培集中研修,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等培训。

该县班主任微团队主持人潘海珍介绍,去年对小学骨干班主任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国培集中研修,从主题班会、育人故事、带班方略、危机案例“四成果”为60名学员进行了量身定做,构建“三功四提五环”(班主任的三项基本功,提升班主任的主题班会设计和实践能力,育人能力,带班能力,危机处理能力;“五环”指的是学员要经历“线上线下课程研修——主题班会实践——分组三研三磨——送教展示——风采展示”环节)的国培项目培训模式,促进学员在实践中成长,对全县班主任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潘老师,你功劳大大的。台上每一位学员的精彩展示都凝聚着你指导的心血和智慧!”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肖波忍不住一个劲地夸赞潘海珍老师。

“作为项目负责人,潘老师不仅是管理者,更是我们班主任学员成长路上的大姐姐、引路人、示范者、指导专家,特别感谢潘老师!”一位优秀学员在培训总结中写道。

在培训中,还突出心理健康与班级管理融合线上直播培训,每星期五由队班主任微团队两位成员进行分享讲座。“心育与班管融合直播为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及心育老师搭建起了相互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所有分享老师的能力提升和快速成长。”该县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钟垂安介绍说,“2023年全年进行37期心育与班管融合线上直播,覆盖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及心育老师,受益人数达近10000余人次。”

同时,该县重点突出学科培训、校本研修、阅读、青年教师素养提升、工作坊研修、中考高考备考研训等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开展学科培训时,注重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就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来说,近年来,江华开展了“课堂教学语用落实”“习作教学策略探讨”“识字教学策略”“口语交际策略”“古诗文教学策略”“大单元教学策略”“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主题的培训,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点、难点问题进行培训。每次培训分为导—范—研—展—送五个阶段,导为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范为名师教学示范,研为课堂教学的研磨,展是研修成果的展示,送为学员成果的全县送教活动。五个环节形成闭环,研训一体化,教学评齐步走,还研制了“双导师指导下的‘卷入式’课例研修培训模式”,教师专业素养稳步提升。

2018年,该县县域推进大阅读工作,结合“书香永州”全员阅读,推进乡村教师阅读,与中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通过培训培养一批阅读种子教师,由种子教师对学校教师进行阅读培训,全面指导学校阅读教师,形成“高校+种子教师+阅读教师”的培训模式,推进学校阅读工程建设。

在加强英语、思政、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游泳及高考、中考薄弱学科和紧缺学科培训中,邀请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郑卫担任首席专家,长沙、株洲、湘潭等地名师参与授课。广东省英语教研员姚达文参与指导和授课的专家团队,全方位对小学英语专题培训,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还聚焦“三级课堂”建设、微团队研课磨课晒课、课堂教学基本功等针对青年教师素养提升的培训。

为促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融合发展,2018年,该县全面启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2020年,该县邀请衡阳师范学院博士凌云志领衔信息技术专家团队,设计和组织实施了“江华县信息技术特训营”,经过培训和层层筛选,择优确定20人组建江华县信息化2.0微团队,为后期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整体提升教师息技术应用能力储备专业人员,并重点围绕湖南省2.0考核标准的20个能力点开展深度研究。2021年,全县27所学校,涉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共计2459人顺利通过考核,圆满完成目标。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区县级培训模式创新典型案例”。

2020年5月,江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后,通过“家+校+政+社”四方联动,促进和谐共生。在指导中心负责人刘宇雁的带领下,打造了一支“1+52+N”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培养吸收52名乐于奉献、热爱家教事业、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成为家庭教育宣讲团骨干成员,带动一批覆盖各个中小学、乡村(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宣讲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方法。4年来,把隔代教育送教到社区,防溺水送教到村寨,性教育送教到学校、家庭,开学季课程进直播,安全教育送邻县。目前分版块开发了隔代教育、性教育等七个版块家庭教育培训课程120余节,并通过点单形式送到各中小学、社区、村寨等各类讲座467场。2023年,家校共育从家校共育管理能力提升、心育家育指导能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师资培训、花种子项目亲子绘本等进行了培训,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能力。

“教育离不开教师。要将培训作为教师成长关键因素来抓,并常抓不懈,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该县教育局局长唐代林坚定地说。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邓吉和 唐世日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