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文化中国行丨湘江边的红色记忆——探访李达故居
刷新
文化中国行丨湘江边的红色记忆——探访李达故居
2024-06-22 09:38 来源:今日永州

永州人大多都知道,每年都有不少单位的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冷水滩区岚角山镇油榨头村李达故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这里是李达同志革命思想萌芽地,也是传承李达同志革命精神的教育基地。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仿佛看见青年李达背着简易的行囊离开故土,前往日本求学。回国后,李达在昏暗的油灯下,埋头钻研,先后译著了《唯物史观解说》《社会问题总览》《马克思经济学说》,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李达与陈独秀共同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1920年夏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编《共产党》月刊和《新青年》等……

历史渐行渐远,记忆依旧清晰。炎炎夏日,我怀着虔诚的心来到李达故居,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深入了解李达同志“坚定信念、追求真理、顽强战斗,终身追随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的光辉一生,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浓烈的爱国情怀。

李达故居原为清代一黎姓乡绅的庄房,修建年代不详,是典型的湘南地区清代砖木结构四合院落,主要由门楼、正屋、两侧横屋和倒座耳房等建筑单体构成,前有院坪、后有竹园,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建筑特色鲜明,完整地体现了清末民居宅院的建筑艺术风格,是李达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成长的地方。

徜徉在李达故居,我仿佛看见了这座宅子的变迁: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李达的父亲李辅仁从王姓地主家置买,当时只有门楼、正屋和一栋土砖房。宣统三年(1911年),李辅仁增建了前面一排围屋和南北两栋横屋。1938年,李达回乡居住时将正屋的左寝室前壁窗户进行改造,扩大了花格的面积,改变了原花格的结构形式,增加了室内的光线亮度。1988年,李达族人出资维修了正屋中堂后面的墙体,并将因浸水而崩塌的北侧两间耳房进行了修缮。1990年9月,冷水滩区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进行全面维修,并开辟了李达生平陈列室,陈列了李达部分遗物、手稿及从事革命活动和工作的照片资料……

信步而行,我惊叹这里的建筑风格,主体建筑马头山墙与穿斗式梁架组合成悬山式结构,两面坡小青瓦屋面。造型凝重华美,结构简洁质朴,素雅大方。天井、通道、走廊纵横其间,空间通畅明亮。屏门、花窗、石柱础、墙脊翼角,装饰精美。门楼为硬山顶,三柱九架梁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耳房紧靠门楼的山墙,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平面呈长方形,进深两间,面阔四间。正屋为硬山顶建筑,五柱七瓜穿斗式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平面呈“凹”字形。正堂前壁由大门、隔扇窗组成,门额装两个门簪,门簪正面雕牡丹花,门额上装花格窗,窗格之间由雕刻的蝙蝠、菊花、石榴等连接。横屋为五柱七瓜穿斗式结构,与正屋相同。横屋天井与正屋山墙间有走廊,横屋的东厢房走廊开如意石门,门正对正屋的前檐廊……

最令我欣赏的是正屋与横屋后的竹园,其地形为一个小山坡,坡上长满了竹子。看见众多的竹子,我便想起了像竹子一样的广大党员干部,他们根往下扎,枝往上长,葆有坚贞的“气节”和谦逊的“风节”。

2013年5月3日,李达故居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中瑜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杨中瑜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永州新闻网-文化中国行丨湘江边的红色记忆——探访李达故居
文化中国行丨湘江边的红色记忆——探访李达故居
2024-06-22 09:38:01 来源:今日永州

永州人大多都知道,每年都有不少单位的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冷水滩区岚角山镇油榨头村李达故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这里是李达同志革命思想萌芽地,也是传承李达同志革命精神的教育基地。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仿佛看见青年李达背着简易的行囊离开故土,前往日本求学。回国后,李达在昏暗的油灯下,埋头钻研,先后译著了《唯物史观解说》《社会问题总览》《马克思经济学说》,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李达与陈独秀共同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1920年夏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编《共产党》月刊和《新青年》等……

历史渐行渐远,记忆依旧清晰。炎炎夏日,我怀着虔诚的心来到李达故居,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深入了解李达同志“坚定信念、追求真理、顽强战斗,终身追随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的光辉一生,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浓烈的爱国情怀。

李达故居原为清代一黎姓乡绅的庄房,修建年代不详,是典型的湘南地区清代砖木结构四合院落,主要由门楼、正屋、两侧横屋和倒座耳房等建筑单体构成,前有院坪、后有竹园,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建筑特色鲜明,完整地体现了清末民居宅院的建筑艺术风格,是李达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成长的地方。

徜徉在李达故居,我仿佛看见了这座宅子的变迁: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李达的父亲李辅仁从王姓地主家置买,当时只有门楼、正屋和一栋土砖房。宣统三年(1911年),李辅仁增建了前面一排围屋和南北两栋横屋。1938年,李达回乡居住时将正屋的左寝室前壁窗户进行改造,扩大了花格的面积,改变了原花格的结构形式,增加了室内的光线亮度。1988年,李达族人出资维修了正屋中堂后面的墙体,并将因浸水而崩塌的北侧两间耳房进行了修缮。1990年9月,冷水滩区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进行全面维修,并开辟了李达生平陈列室,陈列了李达部分遗物、手稿及从事革命活动和工作的照片资料……

信步而行,我惊叹这里的建筑风格,主体建筑马头山墙与穿斗式梁架组合成悬山式结构,两面坡小青瓦屋面。造型凝重华美,结构简洁质朴,素雅大方。天井、通道、走廊纵横其间,空间通畅明亮。屏门、花窗、石柱础、墙脊翼角,装饰精美。门楼为硬山顶,三柱九架梁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耳房紧靠门楼的山墙,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平面呈长方形,进深两间,面阔四间。正屋为硬山顶建筑,五柱七瓜穿斗式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平面呈“凹”字形。正堂前壁由大门、隔扇窗组成,门额装两个门簪,门簪正面雕牡丹花,门额上装花格窗,窗格之间由雕刻的蝙蝠、菊花、石榴等连接。横屋为五柱七瓜穿斗式结构,与正屋相同。横屋天井与正屋山墙间有走廊,横屋的东厢房走廊开如意石门,门正对正屋的前檐廊……

最令我欣赏的是正屋与横屋后的竹园,其地形为一个小山坡,坡上长满了竹子。看见众多的竹子,我便想起了像竹子一样的广大党员干部,他们根往下扎,枝往上长,葆有坚贞的“气节”和谦逊的“风节”。

2013年5月3日,李达故居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中瑜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杨中瑜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