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县西关桥即濂溪入潇水处出发向南,隐约蜿蜒着一条不起眼的青石板与卵石铺就的古道,当地人称之为“官道”。古道过营江到双屋凉亭,向西南到午田后分成两支:左路向南进入江华瑶族自治县,右路向西南进入江永县。从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过岭古道又各分两支,分别连接贺州市的贺江。这条古道,就是中国最早的“国道”之一——湘桂古道(潇贺古道),其历史文化价值不亚于声名远播的灵渠。
2008年,文化线路作为一种新的大型遗产类型,被正式纳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的范畴。2013年,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线路首次纳入文物保护范畴。湘桂古道(潇贺古道)永州段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文化线路——南岭走廊的主体部分,和广东省的梅关驿道、西南的茶马古道等文化线路共同入列“国宝”。
湘桂古道永州段列入保护范围的包括道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境内共30处文物点,有古城址、古兵营址、古桥、古亭、古街铺、古村落、古道路等,分别形成于战国至民国期间,时间跨度持续2000多年,是永州市境内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最大的文物保护单位。
南岭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岭间自古有五岭峤道沟通南北水系,秦始皇时期在五岭峤道基础上修筑 “新道”,变楚粤屏障为楚粤门户,把岭南岭北紧密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中开拓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距离最短、交通最便捷的为连接潇水(长江支流)与贺江(珠江支流)的潇贺古道,至唐代张九龄开凿梅关古道之前,一直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的主通道。舜帝南巡、战国时期楚征蛮越、秦始皇拓疆岭南、汉武帝灭南越国、南宋岳飞平寇、1931年邓小平率红七军千里转战均取道于此。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研究认为,潇贺古道是最古最早的海陆丝绸之路对接通道。
湘桂古道还是中华民族三大迁徙走廊之一——南岭走廊的主体,是中国瑶族文化的大本营、中转站和发祥地,是一条民族融合之路。沿途的秦岩、上甘棠、勾蓝瑶寨、宝镜古村等文物点,铭刻着这片土地上厚重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永州的乡愁记忆、交通记忆以及民族生存发展的记忆。
近年来,为促进湘桂古道永州段文物价值延续和继承,我市编制了《湘桂古道永州段保护规划》,启动了抢救保护性修缮工程,还将陆续启动环境整治工程和展示利用工程,构建线性展陈体系,实现文物保护与展陈利用共同发展,推动湘桂古道永州段沿线经济及文化建设。
来源: 永州日报
作者: 张华兵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从道县西关桥即濂溪入潇水处出发向南,隐约蜿蜒着一条不起眼的青石板与卵石铺就的古道,当地人称之为“官道”。古道过营江到双屋凉亭,向西南到午田后分成两支:左路向南进入江华瑶族自治县,右路向西南进入江永县。从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过岭古道又各分两支,分别连接贺州市的贺江。这条古道,就是中国最早的“国道”之一——湘桂古道(潇贺古道),其历史文化价值不亚于声名远播的灵渠。
2008年,文化线路作为一种新的大型遗产类型,被正式纳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的范畴。2013年,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线路首次纳入文物保护范畴。湘桂古道(潇贺古道)永州段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文化线路——南岭走廊的主体部分,和广东省的梅关驿道、西南的茶马古道等文化线路共同入列“国宝”。
湘桂古道永州段列入保护范围的包括道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境内共30处文物点,有古城址、古兵营址、古桥、古亭、古街铺、古村落、古道路等,分别形成于战国至民国期间,时间跨度持续2000多年,是永州市境内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最大的文物保护单位。
南岭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岭间自古有五岭峤道沟通南北水系,秦始皇时期在五岭峤道基础上修筑 “新道”,变楚粤屏障为楚粤门户,把岭南岭北紧密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中开拓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距离最短、交通最便捷的为连接潇水(长江支流)与贺江(珠江支流)的潇贺古道,至唐代张九龄开凿梅关古道之前,一直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的主通道。舜帝南巡、战国时期楚征蛮越、秦始皇拓疆岭南、汉武帝灭南越国、南宋岳飞平寇、1931年邓小平率红七军千里转战均取道于此。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研究认为,潇贺古道是最古最早的海陆丝绸之路对接通道。
湘桂古道还是中华民族三大迁徙走廊之一——南岭走廊的主体,是中国瑶族文化的大本营、中转站和发祥地,是一条民族融合之路。沿途的秦岩、上甘棠、勾蓝瑶寨、宝镜古村等文物点,铭刻着这片土地上厚重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永州的乡愁记忆、交通记忆以及民族生存发展的记忆。
近年来,为促进湘桂古道永州段文物价值延续和继承,我市编制了《湘桂古道永州段保护规划》,启动了抢救保护性修缮工程,还将陆续启动环境整治工程和展示利用工程,构建线性展陈体系,实现文物保护与展陈利用共同发展,推动湘桂古道永州段沿线经济及文化建设。
来源: 永州日报
作者: 张华兵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