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挺立潮头开新天 ——永州高质量发展掠影@湖南日报整版报道
刷新
挺立潮头开新天 ——永州高质量发展掠影@湖南日报整版报道
2024-08-15 10:07 来源:湖南日报


李寒露 严万达 李礼壹 刘跃兵 黄柳英

风从江上来,山水洗初心。

永州因改革开放而蒸蒸日上,变身“幸福之城”:园区建设争先出彩,挺起工业脊梁;农业产业遍地开花,绿色蔬菜香飘粤港澳;擦亮两张生态名片,筑牢湖南南大门生态屏障。

挺立潮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1965年

零陵县公山公社孟公山大队(今为零陵区伊塘镇孟公山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改造穷山恶水。乡亲们在开发茅草丛生的荒山。江松柏摄(注:为展现历史原貌,图片说明未作修改。)

2009年

永州市冷水滩区河东新城。胡承建摄

开放“试验田”变身创新“高产田”

永州凤凰路与紫霞路交会处,一座寓意“崛起”的不锈钢现代雕塑昂然矗立,闪闪发光。这是省内最早成立的9个省级重点开发区之一——凤凰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标性建筑,绵延着这座湘南名城蓄力改革的精神基因。

凤凰园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永州经开区的前身,创建于1988年。创业者们筚路蓝缕,白纸作画,不到三年时间,“黄土高坡”变成“黄金宝地”。

永州经开区“五好”园区核心片区。蒋健摄

一颗火种,点燃园区建设熊熊烈火。紧盯靠近沿海优势,各级党委政府纷纷将园区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至1992年,零陵地区(永州市前身)创办各类开发、试验小区56个。

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迎来重磅利好政策。2011年,国家设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8年,永州获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进入新时代,接续奋斗,再攀新高。

永州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创建“五好”园区,百亿园区增至10个,省级高新区增至4个,永州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平台。近5年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396个,累计利用外资5428亿元。

向南向海向外。永州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以永州陆港为龙头的对外开放平台,大力实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十大工程”。

当好桥头堡,加速融入大湾区。近5年引进投资2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558个,其中53.4%来自大湾区,实现“研发在大湾,生产在永州”协同创新。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提升永州核心竞争力,企业纷至沓来。

蓝山皮具箱包玩具、道县光电显示及电子元器件、祁阳轻纺制鞋-纺织、江华智能小家电电机……产业集群争奇斗艳,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湖南鲁丽绿色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湖南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科力尔智能制造产业园……“园中园”生机勃勃,“链”出新气象。

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产业向“新”而行,向“绿”而进,加速催生新质生产力涌流。2023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2家、总数达582家。

中古生物成功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永州经开区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道县高新区引进世界500强紫金矿业开发湘源锂矿,引进8个博士(后)研发团队,科学高效利用优质资源,实现采选冶一体化开发。永州企业与省内外58家高校院所携手谋新图强,实施118项产学研合作项目。

开放“试验田”变成创新“高产田”,承载力跃升。永州园区以占全市0.036%的国土面积,产出了37%的地方生产总值,贡献了26%的税收,已发展成为永州产业最为聚集、开放型经济最为活跃、区域发展带动力最为强劲的开放平台。

“小蔬菜”长成“大产业”

夏日的新田县东升农场,玉米、黄瓜、青菜等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着采摘、打包、运送。5个小时后,这些新鲜蔬菜将搭上直通车,抵达香港。

新田土壤富硒,种出来的蔬菜色泽鲜亮、脆嫩多汁、甘甜细腻,近年备受粤港澳大湾区市民青睐。


2022年

新田县东升农场,菜农采收的富硒鲜蔬。钟伟锋摄

新田地处山区,耕地不多。上世纪60年代末,新田人民大兴水利,科学种田,一举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赢得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南有新田”的高度赞誉。

如今,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仍在这片土地薪火相传。全县建成17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富硒蔬菜常年播种面积22万亩,年产量39万吨以上。“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的新名片远近闻名。今年上半年,该县蔬菜出口货值达22.6亿元。

永州发展蔬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优势,像新田一样因蔬菜与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相连的县市区还有很多。

永州在全省率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把蔬菜产业作为外向型优势产业来打造,推动田间“小蔬菜”变身强市“大产业”。永州成为全国高品质蔬菜生产示范区,南方高能级农产品进出口枢纽区和蔬菜集散中心,所辖11个县市区中有7个被认定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

去年,永州蔬菜年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311.19万亩、681.03万吨、210.3亿元,均连续5年保持全省首位;出口货值117.1亿元,连续3年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连续5年占全省的95%以上。

粤港澳蔬菜市场一向选品严格,永州蔬菜如何获得青睐?

永州的答案是:选良种,种好菜,重品质,树品牌。

近年来,永州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市场多元需求,实施蔬菜良种工程,累计保种复壮蓝山长白苦瓜、道县把截萝卜等本地特色品种22个,引进驯服日本红薯、狮山油菜薹等外来优势品种65个,着力构建早中晚搭配、名优特互补、内供外销、周年供应的品种结构格局。目前,永州市农科院共保存蔬菜良种资源130余份,深受市场喜爱的香芋、莴苣等10余个蔬菜单品出口过亿元。

永州引导企业产、储、运、加、销全链条标准化运行,实行生产销售档案登记制度和“合格证+检贴联动”智慧监管模式,所有蔬菜产品一单一检、一检一码、码码可查。打造了以生态、新鲜、特色、精细为核心价值的“湘江源”湘南片区蔬菜公用品牌、“永州之野”全品类市级农业公用品牌,累计培育和引进蔬菜生产企业113家,将湘江源头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效应。

蔬菜出口,唯快不破。永州是全国除广东以外唯一通过陆路为香港直供蔬菜试点城市,蔬菜从永州田间到香港餐桌仅需7小时。今年3月,又率先落地海关出口新鲜果蔬监管模式改革,创新实行“拼装+集中申报”模式,运输成本进一步压缩20%。

7月25日,深圳市华发园农产品有限公司旗下的两台冷链车将来自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新鲜蔬菜运至深圳后,及时装载其他货物返程,降低车辆运输成本。

永州通过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平台和完善仓储配送网络,帮助返程冷链车就近配置货源,将有效解决返程货车空载率高的难题,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助推全市蔬菜出口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永州建成“菜篮子”149个、面积13万亩,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上半年永州市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28.5万亩、产量271.3万吨,同比增长3.75%、4.78%。截至6月28日,全市累计完成蔬菜出口货值64.56亿元。

2024年7月12日,永州市蓝山县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板塘水库,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宛如一幅绿色生态画卷。彭华摄

“永州实践”擦亮两张“生态名片”

永州地处湘江源头和南岭山脉腹地,是湖南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候鸟迁徙通道、栖息地。

近年来,永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优美清新的“湘江源头”、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年鸟道”两张生态名片越擦越亮,美丽永州建设取得新的积极进展和成效。

去年,永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首次排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第10位,连续两年在水质改善方面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扬。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94.5%,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三。

2017年,永州市在全省率先实行“政府河长+民间河长”双河长制,招募200多名社会志愿者担任民间河长,构建全民参与管水治水的格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从蓝山县城穿过的舜水河静静流淌,河边围聚不少唱歌跳舞散步锻炼的居民,呈现人水和谐的场景。而以前,舜水河垃圾遍地、淤泥堆积,水体黑臭,周边居民避之不及。蓝山县先后投入2亿元对舜水河进行综合治理,全面压实河长责任。舜水河逐渐恢复生机,黑臭河变身生态长廊,荣获全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网红打卡地。

去年,永州在全省创新建立完善生态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排查整改管控工作“一单五制”,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全年共排查隐患1394个,全部及时整治。

坚持综合施策,精准治水。2023年,永州市列入省民生实事项目的203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县城及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新建道路全部实行雨污分流,老城区改造同步推进,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3%。13座县级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6个工业园区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实现150个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目前,永州市共创建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国家级石漠公园、1个国家级草原自然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个国家级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等75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以及30个国有林场,总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以上。

永州不断强化重要水源涵养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积极推进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完成面积6000余亩;建成小微湿地20处,建设面积2000余亩。永州市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湿地总面积达45866.04公顷。全市划定615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县城及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每年9月至11月是候鸟南飞迁徙的季节。永州地处湘江源头和南岭山脉腹地,是全省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和栖息地。境内分布有14条候鸟迁飞线路,尤其是蓝山县南风坳、道县桥头素有“千年鸟道”之称。

永州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确保“千年鸟道”畅通,出台《永州市保护“千年鸟道”安全专项行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护鸟清查”行动。增设候鸟保护值班值守关卡212个,每日组织2200人以上对全市重要候鸟迁徙通道及栖息地开展常态化巡逻。为有效保护候鸟迁徙和越冬,永州还规划建设32个候鸟保护监测站,成为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能量补给站”。

永州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造福人民上,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来源: 湖南日报

作者: 李寒露 严万达 李礼壹 刘跃兵 黄柳英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永州新闻网-挺立潮头开新天 ——永州高质量发展掠影@湖南日报整版报道
挺立潮头开新天 ——永州高质量发展掠影@湖南日报整版报道
2024-08-15 10:07:51 来源:湖南日报


李寒露 严万达 李礼壹 刘跃兵 黄柳英

风从江上来,山水洗初心。

永州因改革开放而蒸蒸日上,变身“幸福之城”:园区建设争先出彩,挺起工业脊梁;农业产业遍地开花,绿色蔬菜香飘粤港澳;擦亮两张生态名片,筑牢湖南南大门生态屏障。

挺立潮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1965年

零陵县公山公社孟公山大队(今为零陵区伊塘镇孟公山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改造穷山恶水。乡亲们在开发茅草丛生的荒山。江松柏摄(注:为展现历史原貌,图片说明未作修改。)

2009年

永州市冷水滩区河东新城。胡承建摄

开放“试验田”变身创新“高产田”

永州凤凰路与紫霞路交会处,一座寓意“崛起”的不锈钢现代雕塑昂然矗立,闪闪发光。这是省内最早成立的9个省级重点开发区之一——凤凰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标性建筑,绵延着这座湘南名城蓄力改革的精神基因。

凤凰园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永州经开区的前身,创建于1988年。创业者们筚路蓝缕,白纸作画,不到三年时间,“黄土高坡”变成“黄金宝地”。

永州经开区“五好”园区核心片区。蒋健摄

一颗火种,点燃园区建设熊熊烈火。紧盯靠近沿海优势,各级党委政府纷纷将园区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至1992年,零陵地区(永州市前身)创办各类开发、试验小区56个。

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迎来重磅利好政策。2011年,国家设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8年,永州获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进入新时代,接续奋斗,再攀新高。

永州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创建“五好”园区,百亿园区增至10个,省级高新区增至4个,永州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平台。近5年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396个,累计利用外资5428亿元。

向南向海向外。永州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以永州陆港为龙头的对外开放平台,大力实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十大工程”。

当好桥头堡,加速融入大湾区。近5年引进投资2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558个,其中53.4%来自大湾区,实现“研发在大湾,生产在永州”协同创新。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提升永州核心竞争力,企业纷至沓来。

蓝山皮具箱包玩具、道县光电显示及电子元器件、祁阳轻纺制鞋-纺织、江华智能小家电电机……产业集群争奇斗艳,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湖南鲁丽绿色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湖南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科力尔智能制造产业园……“园中园”生机勃勃,“链”出新气象。

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产业向“新”而行,向“绿”而进,加速催生新质生产力涌流。2023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2家、总数达582家。

中古生物成功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永州经开区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道县高新区引进世界500强紫金矿业开发湘源锂矿,引进8个博士(后)研发团队,科学高效利用优质资源,实现采选冶一体化开发。永州企业与省内外58家高校院所携手谋新图强,实施118项产学研合作项目。

开放“试验田”变成创新“高产田”,承载力跃升。永州园区以占全市0.036%的国土面积,产出了37%的地方生产总值,贡献了26%的税收,已发展成为永州产业最为聚集、开放型经济最为活跃、区域发展带动力最为强劲的开放平台。

“小蔬菜”长成“大产业”

夏日的新田县东升农场,玉米、黄瓜、青菜等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着采摘、打包、运送。5个小时后,这些新鲜蔬菜将搭上直通车,抵达香港。

新田土壤富硒,种出来的蔬菜色泽鲜亮、脆嫩多汁、甘甜细腻,近年备受粤港澳大湾区市民青睐。


2022年

新田县东升农场,菜农采收的富硒鲜蔬。钟伟锋摄

新田地处山区,耕地不多。上世纪60年代末,新田人民大兴水利,科学种田,一举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赢得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南有新田”的高度赞誉。

如今,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仍在这片土地薪火相传。全县建成17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富硒蔬菜常年播种面积22万亩,年产量39万吨以上。“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的新名片远近闻名。今年上半年,该县蔬菜出口货值达22.6亿元。

永州发展蔬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优势,像新田一样因蔬菜与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相连的县市区还有很多。

永州在全省率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把蔬菜产业作为外向型优势产业来打造,推动田间“小蔬菜”变身强市“大产业”。永州成为全国高品质蔬菜生产示范区,南方高能级农产品进出口枢纽区和蔬菜集散中心,所辖11个县市区中有7个被认定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

去年,永州蔬菜年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311.19万亩、681.03万吨、210.3亿元,均连续5年保持全省首位;出口货值117.1亿元,连续3年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连续5年占全省的95%以上。

粤港澳蔬菜市场一向选品严格,永州蔬菜如何获得青睐?

永州的答案是:选良种,种好菜,重品质,树品牌。

近年来,永州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市场多元需求,实施蔬菜良种工程,累计保种复壮蓝山长白苦瓜、道县把截萝卜等本地特色品种22个,引进驯服日本红薯、狮山油菜薹等外来优势品种65个,着力构建早中晚搭配、名优特互补、内供外销、周年供应的品种结构格局。目前,永州市农科院共保存蔬菜良种资源130余份,深受市场喜爱的香芋、莴苣等10余个蔬菜单品出口过亿元。

永州引导企业产、储、运、加、销全链条标准化运行,实行生产销售档案登记制度和“合格证+检贴联动”智慧监管模式,所有蔬菜产品一单一检、一检一码、码码可查。打造了以生态、新鲜、特色、精细为核心价值的“湘江源”湘南片区蔬菜公用品牌、“永州之野”全品类市级农业公用品牌,累计培育和引进蔬菜生产企业113家,将湘江源头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效应。

蔬菜出口,唯快不破。永州是全国除广东以外唯一通过陆路为香港直供蔬菜试点城市,蔬菜从永州田间到香港餐桌仅需7小时。今年3月,又率先落地海关出口新鲜果蔬监管模式改革,创新实行“拼装+集中申报”模式,运输成本进一步压缩20%。

7月25日,深圳市华发园农产品有限公司旗下的两台冷链车将来自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新鲜蔬菜运至深圳后,及时装载其他货物返程,降低车辆运输成本。

永州通过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平台和完善仓储配送网络,帮助返程冷链车就近配置货源,将有效解决返程货车空载率高的难题,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助推全市蔬菜出口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永州建成“菜篮子”149个、面积13万亩,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上半年永州市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28.5万亩、产量271.3万吨,同比增长3.75%、4.78%。截至6月28日,全市累计完成蔬菜出口货值64.56亿元。

2024年7月12日,永州市蓝山县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板塘水库,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宛如一幅绿色生态画卷。彭华摄

“永州实践”擦亮两张“生态名片”

永州地处湘江源头和南岭山脉腹地,是湖南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候鸟迁徙通道、栖息地。

近年来,永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优美清新的“湘江源头”、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年鸟道”两张生态名片越擦越亮,美丽永州建设取得新的积极进展和成效。

去年,永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首次排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第10位,连续两年在水质改善方面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扬。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94.5%,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三。

2017年,永州市在全省率先实行“政府河长+民间河长”双河长制,招募200多名社会志愿者担任民间河长,构建全民参与管水治水的格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从蓝山县城穿过的舜水河静静流淌,河边围聚不少唱歌跳舞散步锻炼的居民,呈现人水和谐的场景。而以前,舜水河垃圾遍地、淤泥堆积,水体黑臭,周边居民避之不及。蓝山县先后投入2亿元对舜水河进行综合治理,全面压实河长责任。舜水河逐渐恢复生机,黑臭河变身生态长廊,荣获全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网红打卡地。

去年,永州在全省创新建立完善生态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排查整改管控工作“一单五制”,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全年共排查隐患1394个,全部及时整治。

坚持综合施策,精准治水。2023年,永州市列入省民生实事项目的203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县城及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新建道路全部实行雨污分流,老城区改造同步推进,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3%。13座县级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6个工业园区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实现150个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目前,永州市共创建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国家级石漠公园、1个国家级草原自然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个国家级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等75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以及30个国有林场,总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以上。

永州不断强化重要水源涵养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积极推进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完成面积6000余亩;建成小微湿地20处,建设面积2000余亩。永州市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湿地总面积达45866.04公顷。全市划定615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县城及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每年9月至11月是候鸟南飞迁徙的季节。永州地处湘江源头和南岭山脉腹地,是全省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和栖息地。境内分布有14条候鸟迁飞线路,尤其是蓝山县南风坳、道县桥头素有“千年鸟道”之称。

永州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确保“千年鸟道”畅通,出台《永州市保护“千年鸟道”安全专项行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护鸟清查”行动。增设候鸟保护值班值守关卡212个,每日组织2200人以上对全市重要候鸟迁徙通道及栖息地开展常态化巡逻。为有效保护候鸟迁徙和越冬,永州还规划建设32个候鸟保护监测站,成为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能量补给站”。

永州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造福人民上,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来源: 湖南日报

作者: 李寒露 严万达 李礼壹 刘跃兵 黄柳英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