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国
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确保全会精神第一时间入脑入心入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突出理论的“系统性研究”、课堂的“系统性贯通”和实践的“系统性结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突出理论的“系统性研究”,把道理讲深
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彻底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才能说服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头上把握这些原则,深化对这些原则的规律性认识,才能充分展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蕴含的智慧和方法。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在系统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上下功夫,深化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深刻阐明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一是突出理论的系统性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深化理论学习,还要深化理论成果的研究,了解并掌握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丰富内涵、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只有老师自己掌握了,才能更好帮助青年大学生将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突出理论的学理化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阐释要以深入研究为基础,研究深入,阐释才能透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了今后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重要举措以及发展经验,进而从思想上寻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统一,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深化理论研究,突出学理化阐释,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形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弄清楚、搞明白,才能做到把道理讲深,以理服人。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突出课堂的“系统性贯通”, 把道理讲透
思政课堂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凸显其实效性,关键在于构建有效贯通的教学模式,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论自信,担当历史使命。一是有机融通课程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促进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仅应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讲授,还应该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和“形势与政策”课程等思政课程中讲授,还应该体现在专业课程体系和其他公共课程体系中,使得专业课与公共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二是有效连通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深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课程相契合的知识点,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有效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蕴含其中的真理、道理、学理讲清楚、讲透彻。如巧设教学内容逻辑主线,讲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政治高度;再如,创设教学活动情境辅线,讲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论深度。教师既要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讲,也要以厚重深刻、富于启迪的方式讲,通过启发讲授、讨论互动、展示汇报、故事探究等方式,增强学生沉浸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三是精准疏通问题疑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生经常会把国外的事情同国内的情况联系起来,这个过程就会产生一些疑惑。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面对学生的各种疑惑和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及时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既要讲清“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必然;还要强调“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应然。
突出实践的“系统结合”, 把道理讲活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思政课实践教学课时,把走深走实走心的特色化实践教学搞好搞出特色。一是推进特色化的研究型实践教学。特色化的研究型实践教学以湖南省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为参照,制定校级标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式现代化等为主题,组好学生团队,以撰写研究报告并择优展示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激发大学生的理论学习积极性。二是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结合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目标,以专业特色引领实践教学特色。主要通过我“拍”(拍红色景点)、我“演”(演红色故事)、我“画”(画民俗风情)、我“讲”(讲传统文化)、我“读”(读文化经典)等方式展现国家及国家文化,将“爱国家”、“爱家乡”和“爱灿烂文化”这一内涵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大学生做民族文化的坚守者和传播者,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三是推动大思政实践育人的体验型实践教学。高校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文化如红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统筹教学资源,把课堂搬到现场,开展专题实践教学。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动起来,让思政教育延伸到现实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采用循循善诱,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质传递给学生,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讲好,把道理讲活。
(作者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刘爱国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刘爱国
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确保全会精神第一时间入脑入心入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突出理论的“系统性研究”、课堂的“系统性贯通”和实践的“系统性结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突出理论的“系统性研究”,把道理讲深
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彻底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才能说服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头上把握这些原则,深化对这些原则的规律性认识,才能充分展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蕴含的智慧和方法。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在系统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上下功夫,深化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深刻阐明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一是突出理论的系统性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深化理论学习,还要深化理论成果的研究,了解并掌握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丰富内涵、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只有老师自己掌握了,才能更好帮助青年大学生将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突出理论的学理化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阐释要以深入研究为基础,研究深入,阐释才能透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了今后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重要举措以及发展经验,进而从思想上寻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统一,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深化理论研究,突出学理化阐释,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形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弄清楚、搞明白,才能做到把道理讲深,以理服人。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突出课堂的“系统性贯通”, 把道理讲透
思政课堂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凸显其实效性,关键在于构建有效贯通的教学模式,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论自信,担当历史使命。一是有机融通课程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促进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仅应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讲授,还应该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和“形势与政策”课程等思政课程中讲授,还应该体现在专业课程体系和其他公共课程体系中,使得专业课与公共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二是有效连通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深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课程相契合的知识点,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有效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蕴含其中的真理、道理、学理讲清楚、讲透彻。如巧设教学内容逻辑主线,讲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政治高度;再如,创设教学活动情境辅线,讲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论深度。教师既要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讲,也要以厚重深刻、富于启迪的方式讲,通过启发讲授、讨论互动、展示汇报、故事探究等方式,增强学生沉浸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三是精准疏通问题疑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生经常会把国外的事情同国内的情况联系起来,这个过程就会产生一些疑惑。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面对学生的各种疑惑和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及时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既要讲清“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必然;还要强调“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应然。
突出实践的“系统结合”, 把道理讲活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思政课实践教学课时,把走深走实走心的特色化实践教学搞好搞出特色。一是推进特色化的研究型实践教学。特色化的研究型实践教学以湖南省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为参照,制定校级标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式现代化等为主题,组好学生团队,以撰写研究报告并择优展示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激发大学生的理论学习积极性。二是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结合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目标,以专业特色引领实践教学特色。主要通过我“拍”(拍红色景点)、我“演”(演红色故事)、我“画”(画民俗风情)、我“讲”(讲传统文化)、我“读”(读文化经典)等方式展现国家及国家文化,将“爱国家”、“爱家乡”和“爱灿烂文化”这一内涵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大学生做民族文化的坚守者和传播者,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三是推动大思政实践育人的体验型实践教学。高校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文化如红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统筹教学资源,把课堂搬到现场,开展专题实践教学。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动起来,让思政教育延伸到现实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采用循循善诱,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质传递给学生,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讲好,把道理讲活。
(作者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刘爱国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