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浯溪摩崖石刻学术交流会专家学者发言摘录
刷新
浯溪摩崖石刻学术交流会专家学者发言摘录
2024-12-10 11:39 来源:今日永州

摩崖石刻学术交流会现场 郭磊 摄影
编者按: 12月7日,第三届永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之一“浯溪摩崖石刻学术交流会”在祁阳举行。八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做主旨发言,对浯溪碑林的书法历史进行探讨,为浯溪碑林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本报特将他们的发言摘录精华部分,荟萃于此,以飨读者。
做活做强浯溪摩崖石刻文化
□中国书协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鄢福初
永州是一块文化沃土,它又是湖湘文化的重镇。
在唐代因为贬谪开创了文人之间的交流。元结来到永州一待就十来年,然后又来了柳宗元,元结和柳宗元在内的一批文艺界的朋友、士大夫都来到永州,所以在永州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现存比较完整的就是摩崖石刻。前年我们组织了摩崖石刻的进京展,这个展览在北京、在文物界、考古界、书法界、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反响,成为当年度国家博物馆展览的亮点,让更多学界同仁进一步关注永州的摩崖石刻。
在《大唐中兴颂》旁边有两根石柱,上面刻了一副对联,清代知府杨翰写了一副对联:“地辟天开,其文独立;山高水大,此石不磨。”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永州浯溪碑林,它是浯溪碑林的缩影。
这副对联作为祁阳人应当家喻户晓,引以为豪。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其文,元结经历的时代是安史之乱,国家平定以后政权回归了,作为一个远在边陲的地方官吏,曾经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欣喜地看到了民族的回顾、国家的兴盛,就写了这篇《大唐中兴颂》。他的笔底既寄予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倾注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展示了一个文人民族情怀、国家情怀的风骨,浩浩汤汤、气势磅礴的大唐气象。所以我们应当要熟读《大唐中兴颂》体系中国家的安定来之不易,民族的振兴需要全民努力,在当今特别富有现实意义。
再看这副对联的意境,一个大,一个宏阔,代表了整个对联的气象,同时也代表了文章气象,也代表了书法作品的意境。以此为原点,充分反映了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湖湘文化的宏阔高远。
我们今天研究碑林石刻,应该更多关注它的文化背景,关注它的精神原点,关注它初创时的文化形象。研究石刻要把它放在中华文明的大格局当中,尤其是中华书法艺术的大格局当中去。
浯溪碑林是我们过去的文化遗产、宝贵财富,当然也有它的当代时代体现,又有创新精神,所以建立了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既是顺应时代,同时也是在传播推广石刻文化,是未来与时代同步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建立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是应势而生,也是服务老百姓,功在当代、利在大秋的大事。
下一步祁阳打好文化品牌,转化浯溪碑林的文化价值,应当在三个方面进一步努力:
1、对历史资源的挖掘整理要向高层次、深层次发展努力。今天的学术讨论会就很好,把这些研究专家请来,作为碑林开发利用的顾问,开个诸葛亮会,大家来讨论,提出各自的学术观点。
2、要借助政府的资源,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时代文化基因。现在的城市建设正在进行文旅融合,需要把历史资源展示在当代面前。在五年规划的时候,在公共文化平台建设方面,能够最大的融入历史文化元素,通过现代手段呈现博大精深、精彩纷呈的永州的过去。
3、惠及民生。做所有的事情最后的原点是要为老百姓服务,现在我们提出高品质生活,物质条件当然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在追求精神生活领域,也要成为未来文化强市、文化强省建设当中的重中之重,要补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建机制,建平台,让老百姓有获得感。
《大唐中兴颂》:倾听千年历史的回声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骈文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 莫道才
元结的《大唐中兴颂》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摩崖石刻,撰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八月,代宗大历六年(771)颜真卿书,六月刻于永州祁阳(今湖南祁阳)县浯溪入湘江口之浯溪东岸湘江南岸崖壁。《大唐中兴颂》既肯定了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的中兴业绩,又暗讽了玄肃之际政治变局以及肃宗之不孝玄宗的隐晦历史,叙写深曲,是一首暗含讽意的颂体诗。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书写方式开创了左向右书写,可能具有某种寓意。配合《大唐中兴颂》内容看,有暗讽当朝天子之意,气象宏伟,是一方具有丰富历史价值的摩崖作品。
《大唐中兴颂》所用文体,是小序加四言诗体,以《诗经》四言诗为句型,采用句句押韵、三句一换韵形式,音韵感强,形成了节奏急促的韵律特点,传递了激昂的情愫。而采用平声韵字,则声调从容舒缓,诵读可以拖音,有余音袅袅之美,彰显颂体的雍容气象。
《大唐中兴颂》是在大唐王朝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家处在拨乱反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之际写就的。写的时候,元结觉得国家中兴有望,所以寄托了自己的期盼。这里说的“中兴”是期盼国家中兴。元结从写作到刻石经历了十年,正是唐王朝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士大夫文人的思考虽然留在了很多诗人的诗作中,比如与元结同时代的杜甫。但是只有在浯溪才留下了这一方巨型的石刻。这不只是书法金石的精品,更是唐王朝由盛而衰转折时期的文学见证。后人只有在这处浯溪摩崖才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所以历代的跟帖者才产生与元结一样的共情,这就是它的价值。
元结的刻石摩崖这一行为,对后世摩崖文学创作也有重要的影响。湖南永州包括阳华岩、浯溪、朝阳岩等在内的摩崖文学的主题、风格主要都受到了元结的影响,永州大量的摩崖大多在宋代以后开辟,大多是深受元结摩崖的影响而形成的。到北宋末年就接连出现了 5 首题咏《大唐中兴颂》碑的诗歌,后代历朝文人更是“跟帖”无数,形成了一个特有的文化景观。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新媒体形式扩大宣传效果。比如以《大唐中兴颂》创作一部舞台情景剧和电视剧或动画电影,通过戏剧电影电视扩大影响。同时开展专题学术活动,将其纳入“唐诗之路”的研究视域中,进一步发掘其在文学上的底蕴。建议扩大作为研学基地的影响,数字石刻博物馆进一步深化充实内容,强化沉浸式参与式体验,与全国旅行社和高校、中学联合开展研学活动,吸引知识专业群的客源。
历史的馈赠
——永州摩崖石刻群的四大价值
□湖南省金石文化研究会会长 周平
永州摩崖石刻群的价值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物史料价值。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因文、书、石的典型特色不仅被誉为“三绝碑”,又因其“左行”布局而引起宋以来学者“以颂寓规劝”的“微言大义”之争;以古文、小篆、隶书三体而成的《阳华岩铭》,袁滋以悬针篆体书写的《浯台铭》,其别出心裁的独创,体现了字体的丰富性;以浯溪碑林为代表的永州摩崖石刻群,不仅是一座以石为载体,集诗、词、歌、赋、题记、榜书于一身,自唐宋以来天下文人聚合永州的历史见证,更是永州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宝库。
二、文学艺术价值。朝阳岩摩崖石刻150余方,包括诗刻69方,题记73方,其中唐宋42方,元明49方,大多未经正式披露,以石证史,填缺补遗,具有珍贵的文学、文献、文物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为颜真卿尺幅最大、单字最大、形式最奇的作品,其雄强、浑厚的审美风格,历来备受学书者和收藏家的珍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三、科学技术价值。石刻以“勒诸贞石,以昭示来者”为目的,特别是摩崖,其选址、镌刻都要经过极其严格的挑选。如《大唐中兴颂》经历了1253年的风吹雨打、至少1017年的反复锤拓,至今仍然清晰可识;又如《阳华岩铭》依岩洞而造,负阴而抱阳;《大唐中兴颂》《浯溪铭》《浯庼铭》就山势而设,寓迎来送往指向于其中。这其中所蕴含的古人对科学原理运用的考究,驾驭工具、材料与技术的熟练程度,皆可为后世取法。
四、社会文化价值。一部永州摩崖石刻群的历史,不仅是自唐宋以来天下文人聚合永州的历史见证,可供史学、文学、哲学、文物考古学、文献学、文字学、书法艺术、民俗学等众多学科研究探讨。同时也是一部中外交流史,尽管涉及的只有越南的几个人,但“补天渡海寔多端”“也曾经照古人还”(阮辉滢)“莫教尘藓污,留照往来情”(郑怀德),虽是只言片语,却可小中见大,过程之艰辛,对中华文化之向往,皆可洞见。
永州摩崖石刻群所蕴含的文物史料价值、文学艺术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是自唐宋以来天下文人汇聚于此时对永州的一份馈赠,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但如何把这一份深情的馈赠转换为永州人民的福祉,需要眼光和智慧,情怀与担当。
湖湘文化保护传承工程视野下的浯溪碑林出版前景
□岳麓书社副社长 王文西
今天主要从出版选题策划的角度,结合浯溪碑林文献整理及文旅开发前景和大家探讨交流。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湖湘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作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之一,其总体目标是深入挖掘湖湘文化的丰厚底蕴,全面梳理湖湘文化的发展脉络,焕发湖湘文化新时代价值,打造新时代湖湘文化的新经典。该工程目前已经出版含《何绍基日记》在内的新书近百册,后续可以结合浯溪碑林的优质资源,策划一批出版选题。
其次,梳理近五年涉及浯溪碑林的新书,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著作有《浯溪摩崖石刻》《湖南两宋摩崖石刻考释》《湖南石刻文献集成·永州卷》《湖南摩崖上的中兴气象》《解密中兴颂》等五种。
再次,我们探讨一下 “湖湘文化保护传承工程”视野下的浯溪碑林出版前景,结合工程规划的多个书系来展望。
根据浯溪碑林管理处统计,历代浯溪专志目前可考者有十六种。对标《湖湘文库续编》,建议考虑整理山水专志《浯溪史志文献汇编》。
以浯溪碑林为代表的永州摩崖石刻数量为南国第一,兼具重要的书法艺术、文献史料价值,期待专家学者对其进行考证、注释,对标《湖南文物大系》中的《长沙碑刻校注》,推出《永州碑刻校注》。
元结、柳宗元、周敦颐是永州的三位历史文化名人,岳麓书社曾经出版过柳宗元的传记,而《周敦颐传》已被列入《湖湘名人传记大系》的出版规划中,期待永州文艺界的朋友为浯溪碑林的开创者元结立传。
《大唐中兴颂》光耀千古,历代名人从全国走向浯溪,又将浯溪推向全国乃至中华文化圈,他们就是浯溪碑林的旅游形象大使。期待《浯溪碑林的朋友圈》出圈,打造可读、可听、可视的湖湘文化融合出版精品。
以浯溪摩崖为标杆,打造中国摩崖石刻数据应用的一体化
□湖南省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理事长 李武望
全国摩崖湖南最多,湖南摩崖永州最多。浯溪被称为南国摩崖第一家,天下第一摩崖石刻,拥有名人来访“千年打卡地”的强大IP价值。唐宋元明清朝代俱全,篆隶楷行草书法皆备,颜真卿等名家书法的真迹、“中国第一大露天碑林”的文旅IP。 我建议:以浯溪摩崖为标杆,打造中国摩崖石刻数据应用的一体化。
最“神奇”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从“消失”到“看见”。利用光度立体采集技术、摄影测量技术、计算机图像计算及渲染技术(PBR渲染、NPR渲染)等,实现从“原图—灰度图—法线图—数字增强图—二创数字拓片—单字慕本”逐步还原。
最“全面”的数据源
我们分析出一块碑的7层24级数据,打造中国石碑石刻数据库,实现最“科学”的数据管理;搭建中国石碑石刻服务平台,提供最“便捷”的数据流通;将研究平台开放给专家学者,将素材库开放给产业用户。
打造最具“应用场景”的数据资产——云游浯溪,用UE5数字还原唐宋元明清浯溪碑林的春夏秋冬。以最“可视化”的数据呈现“知识图谱”,将知识结构化梳理,展现历史人物脉络。
最后谈一下项目愿景:数据要素 x 文化旅游,从数据资产到文旅消费新场景,我们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看得见、让文脉传下去,从修复一块碑到建设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中国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以505块石碑数据为载体,带动祁阳文旅“中国·浯溪——天下第一摩崖石刻文旅地标”,打造最有“商业价值”的文化出海。利用湖南优势数据资源,做好全国数据应用样板,创新激活文旅新质生产力。
摩崖石刻文化产品的创新与文化拓展极为重要
□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 曾玉成
我分享一个关于祁阳文旅发展的思路:祁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在文史遗产方面,潜力巨大。我要特别强调《大唐中兴颂》这一历史成果。作为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物资源,它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石刻上,或者只是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和展示。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审美标准的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创新与文化拓展极为重要。
比如:将摩崖石刻的故事通过艺术展览、互动体验、文化节庆活动等形式,赋予其新的力量;通过创意性的文旅产品设计,将其与现代的文旅理念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要结合当地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将历史文化融入多元生命化的方式承载,融入现代文旅IP中,让这些历史故事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书籍或遗址中,而是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真正连接,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理解和感触。
还可以通过引入跨界合作和文化创意的方式,推动祁阳当地文旅产品的升级。例如,与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现代娱乐产业相结合,将《大唐中兴颂》及摩崖石刻的故事,创作成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包括电影、动漫、小说、漫画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全球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都能方便快捷地了解、体验和参与到祁阳的文化盛宴中,提升祁阳在文旅市场中的话语权。
颜真卿抚州时期撰书碑版及相关问题
□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 陈根远
大历三年(768年),六十岁,颜真卿改任抚州刺史。大历五年(770年) ,六十二岁,殿中侍御史徐演请为其父徐秀撰神道碑碑文,请韩择木隶书,李阳冰篆额,三月立于长安少陵塬。大历六年(771年), 六十三岁,大历四年六月至本年闰三月(769~771年)间撰书《臧怀恪碑》。具体年代待考,姑系年于此。闰三月,卸任抚州刺史。四月,书《麻姑仙坛记》。尚滞留抚州,撰《慈恩寺常住庄地碑》,韩择木隶书,代宗篆额,八月立碑于京兆。六月,书旧友容州刺史元结撰《大唐中兴颂》。八月沿水路游茅山,经湖州,抵苏州。 闰三月,卸任抚州刺史。四月,书《麻姑仙坛记》。尚滞留抚州,撰《慈恩寺常住庄地碑》,韩择木隶书,代宗篆额,八月立碑于京兆。六月,书旧友容州刺史元结撰《大唐中兴颂》。八月沿水路游茅山,经湖州,抵苏州。十一月至白下祭扫祖茔。
关于《大唐中兴颂》。大历六年(771年)三月,颜真卿卸任江西抚州刺史之后,书旧友容州刺史、本管经略使元结文,夏六月刻。上元二年(761年),历时数年的“安史之乱”基本结束,元结在江西九江任上乘兴写下了这篇《大唐中兴颂》。摩崖上的衔名“尚书水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荆南节度判官”,正是元结此时的官职。大历四年元结已经隐居永州。请颜真卿书写此文并刻浯溪摩崖上。元次山撰《大唐中兴颂》仿秦始皇金石刻辞的体例,三句一韵,共十五韵。《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布局紧密,真力弥满,充实茂朴,气势恢弘。清代人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云:《中兴颂》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
从书写到雕镌——浯溪碑林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金石学家 王家葵
唐以来重要的碑刻摩崖指不胜屈,但都只是最终“成品”,能够反映书刻过程的一手材料非常局限,唐代碑刻中有一部分能够保证是纸本上石,主要根据书者与碑石异地来判断,比如颜真卿的鲜于氏离堆记特殊身份者的碑刻,比如唐太宗的晋祠铭、武则天的升仙太子碑等集字碑,比如集王圣教序,应该也是有纸本的过渡。此外,书写者身后镌刻的碑石,比如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应该也是书法家留下供上石的写本,可能以黄庭坚青衣江题名卷现存最早,可惜石刻没有流传下来。
可以附带一说的是,颜真卿竹山堂连句墨迹本的原始功用尽管有不同说法,是否有可能是上石过渡的中间体,颜真卿的小字《麻姑仙坛记》是否有可能是正式书写前的小样,其实都有讨论的空间。元代以前书丹与上石匹配的物证材料基本阙如,甚至赵孟頫留下许多卷供上石的碑文写件,遗憾恰好这几件都没有原石流传,而有原刻拓本的又都没有墨迹。
回到浯溪碑。最初的策划,邀请名贤,到获得回应,中间的过程,也可以通过现状考察发现端倪。最著名的大唐中兴颂的工作步骤可以作为案例。古时候没有电话,只能靠书信沟通。元结在浯溪时,给在抚州的颜真卿写信,告诉他说这里有很好的山石,我看中了一个地方,想把上元二年(761年)写的《大唐中兴颂》刻上去,我们是好朋友,请你帮忙按照我提供的尺寸书写出来。颜真卿收到信之后,就按照元结的要求写好,是一小件一小件的,并托人送来。元结收到之后,就请人把它刻石。至于左行,应该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估计是因地制宜,根据当时交通以水路为主来设定的。如果按照常规自右往左镌刻,游人从码头上来之后,读了之后要原路返回,再去观赏其他石刻。


来源: 今日永州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永州新闻网-浯溪摩崖石刻学术交流会专家学者发言摘录
浯溪摩崖石刻学术交流会专家学者发言摘录
2024-12-10 11:39:31 来源:今日永州

摩崖石刻学术交流会现场 郭磊 摄影
编者按: 12月7日,第三届永州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之一“浯溪摩崖石刻学术交流会”在祁阳举行。八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做主旨发言,对浯溪碑林的书法历史进行探讨,为浯溪碑林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本报特将他们的发言摘录精华部分,荟萃于此,以飨读者。
做活做强浯溪摩崖石刻文化
□中国书协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鄢福初
永州是一块文化沃土,它又是湖湘文化的重镇。
在唐代因为贬谪开创了文人之间的交流。元结来到永州一待就十来年,然后又来了柳宗元,元结和柳宗元在内的一批文艺界的朋友、士大夫都来到永州,所以在永州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现存比较完整的就是摩崖石刻。前年我们组织了摩崖石刻的进京展,这个展览在北京、在文物界、考古界、书法界、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反响,成为当年度国家博物馆展览的亮点,让更多学界同仁进一步关注永州的摩崖石刻。
在《大唐中兴颂》旁边有两根石柱,上面刻了一副对联,清代知府杨翰写了一副对联:“地辟天开,其文独立;山高水大,此石不磨。”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永州浯溪碑林,它是浯溪碑林的缩影。
这副对联作为祁阳人应当家喻户晓,引以为豪。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其文,元结经历的时代是安史之乱,国家平定以后政权回归了,作为一个远在边陲的地方官吏,曾经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欣喜地看到了民族的回顾、国家的兴盛,就写了这篇《大唐中兴颂》。他的笔底既寄予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倾注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展示了一个文人民族情怀、国家情怀的风骨,浩浩汤汤、气势磅礴的大唐气象。所以我们应当要熟读《大唐中兴颂》体系中国家的安定来之不易,民族的振兴需要全民努力,在当今特别富有现实意义。
再看这副对联的意境,一个大,一个宏阔,代表了整个对联的气象,同时也代表了文章气象,也代表了书法作品的意境。以此为原点,充分反映了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湖湘文化的宏阔高远。
我们今天研究碑林石刻,应该更多关注它的文化背景,关注它的精神原点,关注它初创时的文化形象。研究石刻要把它放在中华文明的大格局当中,尤其是中华书法艺术的大格局当中去。
浯溪碑林是我们过去的文化遗产、宝贵财富,当然也有它的当代时代体现,又有创新精神,所以建立了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既是顺应时代,同时也是在传播推广石刻文化,是未来与时代同步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建立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是应势而生,也是服务老百姓,功在当代、利在大秋的大事。
下一步祁阳打好文化品牌,转化浯溪碑林的文化价值,应当在三个方面进一步努力:
1、对历史资源的挖掘整理要向高层次、深层次发展努力。今天的学术讨论会就很好,把这些研究专家请来,作为碑林开发利用的顾问,开个诸葛亮会,大家来讨论,提出各自的学术观点。
2、要借助政府的资源,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时代文化基因。现在的城市建设正在进行文旅融合,需要把历史资源展示在当代面前。在五年规划的时候,在公共文化平台建设方面,能够最大的融入历史文化元素,通过现代手段呈现博大精深、精彩纷呈的永州的过去。
3、惠及民生。做所有的事情最后的原点是要为老百姓服务,现在我们提出高品质生活,物质条件当然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在追求精神生活领域,也要成为未来文化强市、文化强省建设当中的重中之重,要补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建机制,建平台,让老百姓有获得感。
《大唐中兴颂》:倾听千年历史的回声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骈文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 莫道才
元结的《大唐中兴颂》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摩崖石刻,撰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八月,代宗大历六年(771)颜真卿书,六月刻于永州祁阳(今湖南祁阳)县浯溪入湘江口之浯溪东岸湘江南岸崖壁。《大唐中兴颂》既肯定了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的中兴业绩,又暗讽了玄肃之际政治变局以及肃宗之不孝玄宗的隐晦历史,叙写深曲,是一首暗含讽意的颂体诗。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书写方式开创了左向右书写,可能具有某种寓意。配合《大唐中兴颂》内容看,有暗讽当朝天子之意,气象宏伟,是一方具有丰富历史价值的摩崖作品。
《大唐中兴颂》所用文体,是小序加四言诗体,以《诗经》四言诗为句型,采用句句押韵、三句一换韵形式,音韵感强,形成了节奏急促的韵律特点,传递了激昂的情愫。而采用平声韵字,则声调从容舒缓,诵读可以拖音,有余音袅袅之美,彰显颂体的雍容气象。
《大唐中兴颂》是在大唐王朝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家处在拨乱反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之际写就的。写的时候,元结觉得国家中兴有望,所以寄托了自己的期盼。这里说的“中兴”是期盼国家中兴。元结从写作到刻石经历了十年,正是唐王朝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士大夫文人的思考虽然留在了很多诗人的诗作中,比如与元结同时代的杜甫。但是只有在浯溪才留下了这一方巨型的石刻。这不只是书法金石的精品,更是唐王朝由盛而衰转折时期的文学见证。后人只有在这处浯溪摩崖才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所以历代的跟帖者才产生与元结一样的共情,这就是它的价值。
元结的刻石摩崖这一行为,对后世摩崖文学创作也有重要的影响。湖南永州包括阳华岩、浯溪、朝阳岩等在内的摩崖文学的主题、风格主要都受到了元结的影响,永州大量的摩崖大多在宋代以后开辟,大多是深受元结摩崖的影响而形成的。到北宋末年就接连出现了 5 首题咏《大唐中兴颂》碑的诗歌,后代历朝文人更是“跟帖”无数,形成了一个特有的文化景观。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新媒体形式扩大宣传效果。比如以《大唐中兴颂》创作一部舞台情景剧和电视剧或动画电影,通过戏剧电影电视扩大影响。同时开展专题学术活动,将其纳入“唐诗之路”的研究视域中,进一步发掘其在文学上的底蕴。建议扩大作为研学基地的影响,数字石刻博物馆进一步深化充实内容,强化沉浸式参与式体验,与全国旅行社和高校、中学联合开展研学活动,吸引知识专业群的客源。
历史的馈赠
——永州摩崖石刻群的四大价值
□湖南省金石文化研究会会长 周平
永州摩崖石刻群的价值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物史料价值。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因文、书、石的典型特色不仅被誉为“三绝碑”,又因其“左行”布局而引起宋以来学者“以颂寓规劝”的“微言大义”之争;以古文、小篆、隶书三体而成的《阳华岩铭》,袁滋以悬针篆体书写的《浯台铭》,其别出心裁的独创,体现了字体的丰富性;以浯溪碑林为代表的永州摩崖石刻群,不仅是一座以石为载体,集诗、词、歌、赋、题记、榜书于一身,自唐宋以来天下文人聚合永州的历史见证,更是永州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宝库。
二、文学艺术价值。朝阳岩摩崖石刻150余方,包括诗刻69方,题记73方,其中唐宋42方,元明49方,大多未经正式披露,以石证史,填缺补遗,具有珍贵的文学、文献、文物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为颜真卿尺幅最大、单字最大、形式最奇的作品,其雄强、浑厚的审美风格,历来备受学书者和收藏家的珍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三、科学技术价值。石刻以“勒诸贞石,以昭示来者”为目的,特别是摩崖,其选址、镌刻都要经过极其严格的挑选。如《大唐中兴颂》经历了1253年的风吹雨打、至少1017年的反复锤拓,至今仍然清晰可识;又如《阳华岩铭》依岩洞而造,负阴而抱阳;《大唐中兴颂》《浯溪铭》《浯庼铭》就山势而设,寓迎来送往指向于其中。这其中所蕴含的古人对科学原理运用的考究,驾驭工具、材料与技术的熟练程度,皆可为后世取法。
四、社会文化价值。一部永州摩崖石刻群的历史,不仅是自唐宋以来天下文人聚合永州的历史见证,可供史学、文学、哲学、文物考古学、文献学、文字学、书法艺术、民俗学等众多学科研究探讨。同时也是一部中外交流史,尽管涉及的只有越南的几个人,但“补天渡海寔多端”“也曾经照古人还”(阮辉滢)“莫教尘藓污,留照往来情”(郑怀德),虽是只言片语,却可小中见大,过程之艰辛,对中华文化之向往,皆可洞见。
永州摩崖石刻群所蕴含的文物史料价值、文学艺术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是自唐宋以来天下文人汇聚于此时对永州的一份馈赠,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但如何把这一份深情的馈赠转换为永州人民的福祉,需要眼光和智慧,情怀与担当。
湖湘文化保护传承工程视野下的浯溪碑林出版前景
□岳麓书社副社长 王文西
今天主要从出版选题策划的角度,结合浯溪碑林文献整理及文旅开发前景和大家探讨交流。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湖湘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作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之一,其总体目标是深入挖掘湖湘文化的丰厚底蕴,全面梳理湖湘文化的发展脉络,焕发湖湘文化新时代价值,打造新时代湖湘文化的新经典。该工程目前已经出版含《何绍基日记》在内的新书近百册,后续可以结合浯溪碑林的优质资源,策划一批出版选题。
其次,梳理近五年涉及浯溪碑林的新书,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著作有《浯溪摩崖石刻》《湖南两宋摩崖石刻考释》《湖南石刻文献集成·永州卷》《湖南摩崖上的中兴气象》《解密中兴颂》等五种。
再次,我们探讨一下 “湖湘文化保护传承工程”视野下的浯溪碑林出版前景,结合工程规划的多个书系来展望。
根据浯溪碑林管理处统计,历代浯溪专志目前可考者有十六种。对标《湖湘文库续编》,建议考虑整理山水专志《浯溪史志文献汇编》。
以浯溪碑林为代表的永州摩崖石刻数量为南国第一,兼具重要的书法艺术、文献史料价值,期待专家学者对其进行考证、注释,对标《湖南文物大系》中的《长沙碑刻校注》,推出《永州碑刻校注》。
元结、柳宗元、周敦颐是永州的三位历史文化名人,岳麓书社曾经出版过柳宗元的传记,而《周敦颐传》已被列入《湖湘名人传记大系》的出版规划中,期待永州文艺界的朋友为浯溪碑林的开创者元结立传。
《大唐中兴颂》光耀千古,历代名人从全国走向浯溪,又将浯溪推向全国乃至中华文化圈,他们就是浯溪碑林的旅游形象大使。期待《浯溪碑林的朋友圈》出圈,打造可读、可听、可视的湖湘文化融合出版精品。
以浯溪摩崖为标杆,打造中国摩崖石刻数据应用的一体化
□湖南省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理事长 李武望
全国摩崖湖南最多,湖南摩崖永州最多。浯溪被称为南国摩崖第一家,天下第一摩崖石刻,拥有名人来访“千年打卡地”的强大IP价值。唐宋元明清朝代俱全,篆隶楷行草书法皆备,颜真卿等名家书法的真迹、“中国第一大露天碑林”的文旅IP。 我建议:以浯溪摩崖为标杆,打造中国摩崖石刻数据应用的一体化。
最“神奇”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从“消失”到“看见”。利用光度立体采集技术、摄影测量技术、计算机图像计算及渲染技术(PBR渲染、NPR渲染)等,实现从“原图—灰度图—法线图—数字增强图—二创数字拓片—单字慕本”逐步还原。
最“全面”的数据源
我们分析出一块碑的7层24级数据,打造中国石碑石刻数据库,实现最“科学”的数据管理;搭建中国石碑石刻服务平台,提供最“便捷”的数据流通;将研究平台开放给专家学者,将素材库开放给产业用户。
打造最具“应用场景”的数据资产——云游浯溪,用UE5数字还原唐宋元明清浯溪碑林的春夏秋冬。以最“可视化”的数据呈现“知识图谱”,将知识结构化梳理,展现历史人物脉络。
最后谈一下项目愿景:数据要素 x 文化旅游,从数据资产到文旅消费新场景,我们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看得见、让文脉传下去,从修复一块碑到建设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中国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以505块石碑数据为载体,带动祁阳文旅“中国·浯溪——天下第一摩崖石刻文旅地标”,打造最有“商业价值”的文化出海。利用湖南优势数据资源,做好全国数据应用样板,创新激活文旅新质生产力。
摩崖石刻文化产品的创新与文化拓展极为重要
□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 曾玉成
我分享一个关于祁阳文旅发展的思路:祁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在文史遗产方面,潜力巨大。我要特别强调《大唐中兴颂》这一历史成果。作为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物资源,它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石刻上,或者只是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和展示。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审美标准的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创新与文化拓展极为重要。
比如:将摩崖石刻的故事通过艺术展览、互动体验、文化节庆活动等形式,赋予其新的力量;通过创意性的文旅产品设计,将其与现代的文旅理念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要结合当地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将历史文化融入多元生命化的方式承载,融入现代文旅IP中,让这些历史故事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书籍或遗址中,而是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真正连接,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理解和感触。
还可以通过引入跨界合作和文化创意的方式,推动祁阳当地文旅产品的升级。例如,与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现代娱乐产业相结合,将《大唐中兴颂》及摩崖石刻的故事,创作成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包括电影、动漫、小说、漫画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全球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都能方便快捷地了解、体验和参与到祁阳的文化盛宴中,提升祁阳在文旅市场中的话语权。
颜真卿抚州时期撰书碑版及相关问题
□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 陈根远
大历三年(768年),六十岁,颜真卿改任抚州刺史。大历五年(770年) ,六十二岁,殿中侍御史徐演请为其父徐秀撰神道碑碑文,请韩择木隶书,李阳冰篆额,三月立于长安少陵塬。大历六年(771年), 六十三岁,大历四年六月至本年闰三月(769~771年)间撰书《臧怀恪碑》。具体年代待考,姑系年于此。闰三月,卸任抚州刺史。四月,书《麻姑仙坛记》。尚滞留抚州,撰《慈恩寺常住庄地碑》,韩择木隶书,代宗篆额,八月立碑于京兆。六月,书旧友容州刺史元结撰《大唐中兴颂》。八月沿水路游茅山,经湖州,抵苏州。 闰三月,卸任抚州刺史。四月,书《麻姑仙坛记》。尚滞留抚州,撰《慈恩寺常住庄地碑》,韩择木隶书,代宗篆额,八月立碑于京兆。六月,书旧友容州刺史元结撰《大唐中兴颂》。八月沿水路游茅山,经湖州,抵苏州。十一月至白下祭扫祖茔。
关于《大唐中兴颂》。大历六年(771年)三月,颜真卿卸任江西抚州刺史之后,书旧友容州刺史、本管经略使元结文,夏六月刻。上元二年(761年),历时数年的“安史之乱”基本结束,元结在江西九江任上乘兴写下了这篇《大唐中兴颂》。摩崖上的衔名“尚书水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荆南节度判官”,正是元结此时的官职。大历四年元结已经隐居永州。请颜真卿书写此文并刻浯溪摩崖上。元次山撰《大唐中兴颂》仿秦始皇金石刻辞的体例,三句一韵,共十五韵。《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布局紧密,真力弥满,充实茂朴,气势恢弘。清代人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云:《中兴颂》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
从书写到雕镌——浯溪碑林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金石学家 王家葵
唐以来重要的碑刻摩崖指不胜屈,但都只是最终“成品”,能够反映书刻过程的一手材料非常局限,唐代碑刻中有一部分能够保证是纸本上石,主要根据书者与碑石异地来判断,比如颜真卿的鲜于氏离堆记特殊身份者的碑刻,比如唐太宗的晋祠铭、武则天的升仙太子碑等集字碑,比如集王圣教序,应该也是有纸本的过渡。此外,书写者身后镌刻的碑石,比如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应该也是书法家留下供上石的写本,可能以黄庭坚青衣江题名卷现存最早,可惜石刻没有流传下来。
可以附带一说的是,颜真卿竹山堂连句墨迹本的原始功用尽管有不同说法,是否有可能是上石过渡的中间体,颜真卿的小字《麻姑仙坛记》是否有可能是正式书写前的小样,其实都有讨论的空间。元代以前书丹与上石匹配的物证材料基本阙如,甚至赵孟頫留下许多卷供上石的碑文写件,遗憾恰好这几件都没有原石流传,而有原刻拓本的又都没有墨迹。
回到浯溪碑。最初的策划,邀请名贤,到获得回应,中间的过程,也可以通过现状考察发现端倪。最著名的大唐中兴颂的工作步骤可以作为案例。古时候没有电话,只能靠书信沟通。元结在浯溪时,给在抚州的颜真卿写信,告诉他说这里有很好的山石,我看中了一个地方,想把上元二年(761年)写的《大唐中兴颂》刻上去,我们是好朋友,请你帮忙按照我提供的尺寸书写出来。颜真卿收到信之后,就按照元结的要求写好,是一小件一小件的,并托人送来。元结收到之后,就请人把它刻石。至于左行,应该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估计是因地制宜,根据当时交通以水路为主来设定的。如果按照常规自右往左镌刻,游人从码头上来之后,读了之后要原路返回,再去观赏其他石刻。


来源: 今日永州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