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陈荣景 严洁
永新高速通车 蔡小平 摄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在东安,乐器(吉他)制造及配套产业大放异彩,文旅产业深度创新融合,基础设施与民生项目扎实推进……今年以来,东安县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林间飞防筑绿浓 严洁 摄
产业集聚:构建多元发展新格局
今年来,东安全力抓好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发挥优势产业带动、龙头企业支撑、骨干项目引领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集群,迸发强劲发展动能。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不断“强筋健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东安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12月17日,东安县吉他产业园领军企业——东安楚门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荣景象,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两条高端乐器生产线和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高端民谣吉他月产5000把,产品70%销往国内市场,其他销往澳大利亚、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外市场。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今年5月,东安加大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在广州高标准举办“永商荟”暨东安乐器(吉他)及配套产业专项推介会,现场签约产业项目6个。如今,东安乐器(吉他)制造及配套特色产业日益壮大,发展吉他产业链企业21家,实现古典吉他、民谣吉他、电吉他、马头琴、异形吉他等产品种类全覆盖生产,年产吉他30余万把,远销欧美15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年产值27亿元以上。
此外,东安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3家。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9家、增长25.8%,涌现出花桥陈樟牧业、芦洪市翼美宫灯、石期市湘之源、端桥铺闽航源等一批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端桥铺镇特色蛋鸡养殖场里,现代化的养殖设备有序运行,从鸡苗的精心培育,到鸡蛋的严格筛选,一只只蛋鸡在科学的饲养管理下茁壮成长。近年来,该镇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建立“龙头企业+养殖户”多元合作模式,做大做强蛋鸡特色养殖产业。同时,依靠龙头企业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将鸡粪转化为有机肥料,滋养着周边的农田,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目前,全镇蛋鸡常年存栏数约186万羽,每年产蛋约5.6亿枚,蛋鸡产业年综合产值约1.82亿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00余人,成为长江以南区域蛋鸡养殖特色小镇。
而在蛋鸡养殖发展迅猛的同时,东安也深耕东安鸡产业。目前,东安创建省级“一县一特”东安鸡特色产业园7个,发展东安鸡养殖大户125家,存栏东安鸡610万羽,出栏东安鸡727万羽。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销售物流,围绕东安鸡的全产业链条带动近2万人就业,年产值12.2亿元。
在推进产业聚集进程中,东安县着力铸造“想要心安、就来东安”营商环境品牌,竭诚当好企业的“模范店小二”、无微不至的“全天候保姆”,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打造投资兴业新洼地。
今年来,该县推深做实“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等重点改革,企业开办平均减时间82%、减材料61%、减跑动66%。加快数字建设,大力开展“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和“走下去抓帮扶解困”行动,解决问题诉求200余个,工作经验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晚霞映光伏 严洁 摄
项目引领:筑牢经济发展硬支撑
道路畅,百业兴,产业发展大道越走越宽广。
近年来,东安深入密织交通运输网络,全面推动交通项目建设提质提速,不断实现交通状况从互联互通向互联快通转变。
12月18日,永新高速公路顺利通车,与在建的衡阳至永州高速组成湘南新的横向通道,构成与沪昆高速平行的新的东西向出省通道。同时,与G59呼北高速等项目共同在湘南和桂北地区形成一条连接桂林、崀山、永州及衡阳的省际旅游黄金通道,增强湘桂旅游资源的交流与协作,有力推动湘南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永零高速、永新高速建成通车,邵永高铁东安段、S340大庙口至紫花坪公路顺利推进,县城一系列主干道的提质改造和交通项目竣工通车……四通八达的路网结构推动营商环境再升级,东安正逐渐成为投资者眼中的一方热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来,东安民生项目也稳步推进,全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细节入手,办好每一件民生“暖心事”,让群众的幸福感持续“升温”。
为解决居家养老最迫切的助餐服务需求,东安引进专业企业湖南沐林冷链配送有限公司建成全县首家沐邻社区长者食堂,探索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老年助餐模式,获得全省推介。目前,东安已建成4家公办养老机构、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82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等标准化养老服务阵地。
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2024年,东安投入资金6700余万元,对树德家园、老林业局机关小区等61个小区进行改造,涉及住户5251户。项目对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实现雨污分流、“三线”下地、主干道“白”改“黑”,因地制宜增建消防、停车、休闲等设施,确保居住小区的基础功能,努力拓展公共空间和配套服务功能。目前,基本完工38个,另外23个正在顺利推进中,预计2025年6月全面竣工。
在高铁新区整体城镇化一期项目现场,绕城南路、御江路的水稳层坚实平整,交安、管网、通信、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这里将崛起一座现代化的新区,成为东安对外展示形象的新窗口。
医疗卫生服务方面,芦洪市医院门诊、综合楼即将竣工验收;县中医院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东安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湘雅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东安分中心挂牌运行……实施“高频事项服务下沉、医保资源下沉、医保力量下沉”全力优化医保便民服务,其中开创性为全县322个村级卫生室配备了医保结算读卡器,做到“小病不出村,报账在村里”。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一中徐特立项目的建成;完成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2所;优化整合小规模学校7所。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在于车水马龙、繁华喧嚣,还在于人民群众所盼皆如所愿、所求皆有回响的那份踏实。如今的东安,一件件实事凝聚暖心之举,一批批项目引领城市蝶变,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夯实民生之基,满足人民之需。
小苦瓜成为增收“甜”产业 蔡小平 摄
文旅融合:激发内生发展新动力
文化产业是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草地音乐会、民谣吉他音乐专场、大学生摇滚吉他音乐专场……今年以来,东安加大文旅融合,以音乐为媒点燃“夜经济”,开展“音乐会+文旅”的吉他音乐季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民歌吉他音乐专场、流行吉他音乐专场、帐篷露营电影吉他之夜等以“吉他”为主题的13个专场音乐会,进一步打造了地域文化活动品牌,擦亮“吉他文化”新名片,切实将音乐会的“流量”转化为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升温的“留量”。
而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东安县厚植生态底色,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念好“山水经”,打好“文旅牌”, 做强文旅产业,全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东安。
去东安,得去南溪花海,赴一场浪漫之约。醉蝴蝶花、格桑花、菊花、油葵花……各色花卉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亲手绘制的立体画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赏玩。
南溪花海景区作为东安县“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典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还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卉,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体验到浓厚的乡土文化。
作为“千年鸟道”,东安候鸟迁徙线路总长94.4公里,途经11个乡镇53个村。该县持续加大候鸟监测保护力度,依托“湖南林业巡护系统”App、无人机巡林、红外相机及“铁塔哨兵”等科技利器,构建起“天上看”“地上巡”“网上管”的生态监测新格局。今年4月,还在东安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大龙江候鸟保护监测站,候鸟迁飞季24小时巡护值守,监测保护候鸟过境。现东安已监测到白鹭、游隼、鸳鸯等12目41科129种候鸟。
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和修复是东安的又一着力点,2024年度完成生态保护与修复营造林6.34万亩,完成省级生态廊道0.4万亩,新建防火阻隔系统268公里。1至10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浓度同比分别改善9.17%、1.8%、12.76%;3个国控、1个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和湘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东安致力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井头圩镇石板铺村的红枫谷生态旅游度假景区,该景区结合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乡村人文等特色,培育壮大“农文旅”优势产业,致力打造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南方最美“枫”景谷。
景区现已种植枫树2.2万株、樱花1万株、梅花8000株、月季5000株、楠木8000株,以“春看红枫和樱花、夏看日出和露营、秋看黄枫和采摘、冬看梅花和雪景”四季宜赏宜游的旅游观景特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赏玩。今年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成为东安县乡村旅游的又一张亮丽名片。预计2025年,该景区将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东安一体推进“泛舜皇山产业联盟”建设,通过挖掘地域特色“农文旅”资源,将南溪花海、湘江第一湾、红枫谷等精品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同时,紧密对接市内旅游景点和广西桂林、新宁崀山、珠三角地区,联合开发“旅游专列”“旅游专线”,以精品线路引领旅游向纵深发展。
国家级旅游景区层出不穷,休闲农业企业遍地开花,省星级农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东安拥有国家级旅游景区4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休闲农业企业83家,其中省星级农庄12家。2024年以来,东安接待游客489.9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86亿元。
春潮澎湃启新程,扬帆奋进正当时。如今,东安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力、创新驱动与精细治理,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保障粮食安全。 蔡小平 摄
来源: 永州日报
作者: 李丽 陈荣景 严洁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陈荣景 严洁
永新高速通车 蔡小平 摄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在东安,乐器(吉他)制造及配套产业大放异彩,文旅产业深度创新融合,基础设施与民生项目扎实推进……今年以来,东安县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林间飞防筑绿浓 严洁 摄
产业集聚:构建多元发展新格局
今年来,东安全力抓好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发挥优势产业带动、龙头企业支撑、骨干项目引领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集群,迸发强劲发展动能。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不断“强筋健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东安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12月17日,东安县吉他产业园领军企业——东安楚门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荣景象,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两条高端乐器生产线和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高端民谣吉他月产5000把,产品70%销往国内市场,其他销往澳大利亚、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外市场。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今年5月,东安加大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在广州高标准举办“永商荟”暨东安乐器(吉他)及配套产业专项推介会,现场签约产业项目6个。如今,东安乐器(吉他)制造及配套特色产业日益壮大,发展吉他产业链企业21家,实现古典吉他、民谣吉他、电吉他、马头琴、异形吉他等产品种类全覆盖生产,年产吉他30余万把,远销欧美15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年产值27亿元以上。
此外,东安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3家。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9家、增长25.8%,涌现出花桥陈樟牧业、芦洪市翼美宫灯、石期市湘之源、端桥铺闽航源等一批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端桥铺镇特色蛋鸡养殖场里,现代化的养殖设备有序运行,从鸡苗的精心培育,到鸡蛋的严格筛选,一只只蛋鸡在科学的饲养管理下茁壮成长。近年来,该镇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建立“龙头企业+养殖户”多元合作模式,做大做强蛋鸡特色养殖产业。同时,依靠龙头企业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将鸡粪转化为有机肥料,滋养着周边的农田,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目前,全镇蛋鸡常年存栏数约186万羽,每年产蛋约5.6亿枚,蛋鸡产业年综合产值约1.82亿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00余人,成为长江以南区域蛋鸡养殖特色小镇。
而在蛋鸡养殖发展迅猛的同时,东安也深耕东安鸡产业。目前,东安创建省级“一县一特”东安鸡特色产业园7个,发展东安鸡养殖大户125家,存栏东安鸡610万羽,出栏东安鸡727万羽。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销售物流,围绕东安鸡的全产业链条带动近2万人就业,年产值12.2亿元。
在推进产业聚集进程中,东安县着力铸造“想要心安、就来东安”营商环境品牌,竭诚当好企业的“模范店小二”、无微不至的“全天候保姆”,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打造投资兴业新洼地。
今年来,该县推深做实“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等重点改革,企业开办平均减时间82%、减材料61%、减跑动66%。加快数字建设,大力开展“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和“走下去抓帮扶解困”行动,解决问题诉求200余个,工作经验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晚霞映光伏 严洁 摄
项目引领:筑牢经济发展硬支撑
道路畅,百业兴,产业发展大道越走越宽广。
近年来,东安深入密织交通运输网络,全面推动交通项目建设提质提速,不断实现交通状况从互联互通向互联快通转变。
12月18日,永新高速公路顺利通车,与在建的衡阳至永州高速组成湘南新的横向通道,构成与沪昆高速平行的新的东西向出省通道。同时,与G59呼北高速等项目共同在湘南和桂北地区形成一条连接桂林、崀山、永州及衡阳的省际旅游黄金通道,增强湘桂旅游资源的交流与协作,有力推动湘南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永零高速、永新高速建成通车,邵永高铁东安段、S340大庙口至紫花坪公路顺利推进,县城一系列主干道的提质改造和交通项目竣工通车……四通八达的路网结构推动营商环境再升级,东安正逐渐成为投资者眼中的一方热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来,东安民生项目也稳步推进,全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细节入手,办好每一件民生“暖心事”,让群众的幸福感持续“升温”。
为解决居家养老最迫切的助餐服务需求,东安引进专业企业湖南沐林冷链配送有限公司建成全县首家沐邻社区长者食堂,探索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老年助餐模式,获得全省推介。目前,东安已建成4家公办养老机构、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82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等标准化养老服务阵地。
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2024年,东安投入资金6700余万元,对树德家园、老林业局机关小区等61个小区进行改造,涉及住户5251户。项目对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实现雨污分流、“三线”下地、主干道“白”改“黑”,因地制宜增建消防、停车、休闲等设施,确保居住小区的基础功能,努力拓展公共空间和配套服务功能。目前,基本完工38个,另外23个正在顺利推进中,预计2025年6月全面竣工。
在高铁新区整体城镇化一期项目现场,绕城南路、御江路的水稳层坚实平整,交安、管网、通信、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这里将崛起一座现代化的新区,成为东安对外展示形象的新窗口。
医疗卫生服务方面,芦洪市医院门诊、综合楼即将竣工验收;县中医院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东安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湘雅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东安分中心挂牌运行……实施“高频事项服务下沉、医保资源下沉、医保力量下沉”全力优化医保便民服务,其中开创性为全县322个村级卫生室配备了医保结算读卡器,做到“小病不出村,报账在村里”。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一中徐特立项目的建成;完成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2所;优化整合小规模学校7所。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在于车水马龙、繁华喧嚣,还在于人民群众所盼皆如所愿、所求皆有回响的那份踏实。如今的东安,一件件实事凝聚暖心之举,一批批项目引领城市蝶变,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夯实民生之基,满足人民之需。
小苦瓜成为增收“甜”产业 蔡小平 摄
文旅融合:激发内生发展新动力
文化产业是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草地音乐会、民谣吉他音乐专场、大学生摇滚吉他音乐专场……今年以来,东安加大文旅融合,以音乐为媒点燃“夜经济”,开展“音乐会+文旅”的吉他音乐季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民歌吉他音乐专场、流行吉他音乐专场、帐篷露营电影吉他之夜等以“吉他”为主题的13个专场音乐会,进一步打造了地域文化活动品牌,擦亮“吉他文化”新名片,切实将音乐会的“流量”转化为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升温的“留量”。
而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东安县厚植生态底色,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念好“山水经”,打好“文旅牌”, 做强文旅产业,全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东安。
去东安,得去南溪花海,赴一场浪漫之约。醉蝴蝶花、格桑花、菊花、油葵花……各色花卉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亲手绘制的立体画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赏玩。
南溪花海景区作为东安县“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典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还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卉,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体验到浓厚的乡土文化。
作为“千年鸟道”,东安候鸟迁徙线路总长94.4公里,途经11个乡镇53个村。该县持续加大候鸟监测保护力度,依托“湖南林业巡护系统”App、无人机巡林、红外相机及“铁塔哨兵”等科技利器,构建起“天上看”“地上巡”“网上管”的生态监测新格局。今年4月,还在东安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大龙江候鸟保护监测站,候鸟迁飞季24小时巡护值守,监测保护候鸟过境。现东安已监测到白鹭、游隼、鸳鸯等12目41科129种候鸟。
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和修复是东安的又一着力点,2024年度完成生态保护与修复营造林6.34万亩,完成省级生态廊道0.4万亩,新建防火阻隔系统268公里。1至10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浓度同比分别改善9.17%、1.8%、12.76%;3个国控、1个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和湘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东安致力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井头圩镇石板铺村的红枫谷生态旅游度假景区,该景区结合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乡村人文等特色,培育壮大“农文旅”优势产业,致力打造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南方最美“枫”景谷。
景区现已种植枫树2.2万株、樱花1万株、梅花8000株、月季5000株、楠木8000株,以“春看红枫和樱花、夏看日出和露营、秋看黄枫和采摘、冬看梅花和雪景”四季宜赏宜游的旅游观景特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赏玩。今年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成为东安县乡村旅游的又一张亮丽名片。预计2025年,该景区将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东安一体推进“泛舜皇山产业联盟”建设,通过挖掘地域特色“农文旅”资源,将南溪花海、湘江第一湾、红枫谷等精品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同时,紧密对接市内旅游景点和广西桂林、新宁崀山、珠三角地区,联合开发“旅游专列”“旅游专线”,以精品线路引领旅游向纵深发展。
国家级旅游景区层出不穷,休闲农业企业遍地开花,省星级农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东安拥有国家级旅游景区4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休闲农业企业83家,其中省星级农庄12家。2024年以来,东安接待游客489.9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86亿元。
春潮澎湃启新程,扬帆奋进正当时。如今,东安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力、创新驱动与精细治理,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保障粮食安全。 蔡小平 摄
来源: 永州日报
作者: 李丽 陈荣景 严洁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