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道县:“一长四员”共护候鸟迁飞安全
刷新
道县:“一长四员”共护候鸟迁飞安全
2025-01-09 16:54 来源:今日永州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何玲 何凝道县位于候鸟迁徙重要通道且境内森林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理想栖息地。近年来,道县不断加大候鸟保护力度,在候鸟迁徙通道重点保护区域设立了2个候鸟保护站,并积极组织“一长四员”高频巡护“千年鸟道”,全力护好迁徙通道,确保候鸟迁飞安全。

在道县白马渡镇新团结村武家滩自然村,技术员正操控一架无人机对广阔的湿地进行高空巡查,仔细观察湿地各个区域的候鸟分布、栖息状态以及周边环境情况,时刻留意可能出现的非法捕猎、破坏栖息地等行为,并利用对讲机与保护站内的技术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道县白马渡候鸟保护监测站技术员罗建明:“我们通过建立候鸟保护视频监测系统、无人机、铁塔哨兵、瞭望塔相结合的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候鸟的位置和活动情况,这些技术手段可以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候鸟的习性和需求,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9月,道县完成了桥头和白马渡候鸟保护监测站建设。在候鸟迁徙季节,每站安排5名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巡护值守,负责对候鸟迁飞通道的巡护监测、候鸟等野生动物救护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实时跟踪候鸟的种群分布、数量变化、生存状态和活动轨迹。

道县白马渡镇党委书记文云:“为加强巡护监测,‘一长四员’与多方联动,对候鸟迁飞通道、栖息地开展全域密集巡护,并在候鸟迁飞通道安装多个监控摄像头和红外相机,24小时实时监控。”

借助科技的力量配合“一长四员”的日常巡逻防控,在候鸟迁徙通道形成严密的保护体系,不仅能实时监控候鸟动态,还能利用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候鸟栖息地的长期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确保每一只候鸟都能在这片湿地安全停歇、顺利迁徙。

道县林业局驻白马渡候鸟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何平:“截至目前,在鸟类迁徙高峰我们记录到鸟类共12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鸟类黄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白尾鹞等15种。过境道县候鸟从过去20余种增加到50余种,数量从50( 多)万只增加到150( 多)万只。”

道县还积极以镇村两级林长为抓手,通过护林员“网格化管理”,逐户走访、利用微信朋友圈、村村响等方式宣讲保护野生动物法律法规,全县野保意识大幅度提升。境内随处可见百鸟群飞、鸟雀争鸣,野生白鹭在田野间翱翔嬉戏,成群结队的大雁盘旋于山脉上空。

道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郭学远:“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开展候鸟保护工作,切实做好巡护值守,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多措并举撑稳候鸟‘保护伞’,为候鸟迁徙一路护航。”

近年来,道县高度重视环境和候鸟保护工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网格化链条,“一长四员”联合巡查,采取“天+地+人”监测模式,定期用无人机在山坡、湿地附近监测鸟类活动,常态开展清网、清套、清夹“三清”行动,并监测防控疫源疫病,为鸟类营造良好生存环境,做到地有人巡、鸟有人管。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何玲 何凝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永州新闻网-道县:“一长四员”共护候鸟迁飞安全
道县:“一长四员”共护候鸟迁飞安全
2025-01-09 16:54:37 来源:今日永州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何玲 何凝道县位于候鸟迁徙重要通道且境内森林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理想栖息地。近年来,道县不断加大候鸟保护力度,在候鸟迁徙通道重点保护区域设立了2个候鸟保护站,并积极组织“一长四员”高频巡护“千年鸟道”,全力护好迁徙通道,确保候鸟迁飞安全。

在道县白马渡镇新团结村武家滩自然村,技术员正操控一架无人机对广阔的湿地进行高空巡查,仔细观察湿地各个区域的候鸟分布、栖息状态以及周边环境情况,时刻留意可能出现的非法捕猎、破坏栖息地等行为,并利用对讲机与保护站内的技术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道县白马渡候鸟保护监测站技术员罗建明:“我们通过建立候鸟保护视频监测系统、无人机、铁塔哨兵、瞭望塔相结合的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候鸟的位置和活动情况,这些技术手段可以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候鸟的习性和需求,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9月,道县完成了桥头和白马渡候鸟保护监测站建设。在候鸟迁徙季节,每站安排5名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巡护值守,负责对候鸟迁飞通道的巡护监测、候鸟等野生动物救护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实时跟踪候鸟的种群分布、数量变化、生存状态和活动轨迹。

道县白马渡镇党委书记文云:“为加强巡护监测,‘一长四员’与多方联动,对候鸟迁飞通道、栖息地开展全域密集巡护,并在候鸟迁飞通道安装多个监控摄像头和红外相机,24小时实时监控。”

借助科技的力量配合“一长四员”的日常巡逻防控,在候鸟迁徙通道形成严密的保护体系,不仅能实时监控候鸟动态,还能利用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候鸟栖息地的长期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确保每一只候鸟都能在这片湿地安全停歇、顺利迁徙。

道县林业局驻白马渡候鸟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何平:“截至目前,在鸟类迁徙高峰我们记录到鸟类共12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鸟类黄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白尾鹞等15种。过境道县候鸟从过去20余种增加到50余种,数量从50( 多)万只增加到150( 多)万只。”

道县还积极以镇村两级林长为抓手,通过护林员“网格化管理”,逐户走访、利用微信朋友圈、村村响等方式宣讲保护野生动物法律法规,全县野保意识大幅度提升。境内随处可见百鸟群飞、鸟雀争鸣,野生白鹭在田野间翱翔嬉戏,成群结队的大雁盘旋于山脉上空。

道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郭学远:“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开展候鸟保护工作,切实做好巡护值守,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多措并举撑稳候鸟‘保护伞’,为候鸟迁徙一路护航。”

近年来,道县高度重视环境和候鸟保护工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网格化链条,“一长四员”联合巡查,采取“天+地+人”监测模式,定期用无人机在山坡、湿地附近监测鸟类活动,常态开展清网、清套、清夹“三清”行动,并监测防控疫源疫病,为鸟类营造良好生存环境,做到地有人巡、鸟有人管。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何玲 何凝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