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江华特约记者 蓝玉春 黄春华 通讯员 蓝起林) 眼下正值红薯栽种的最佳时节,连日来,江华大路铺镇的种植户抢抓农时,积极开展红薯移栽作业,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新的“薯光”。
在大路铺镇五洞村,种植户正组织工人沿着早已翻好的土垄进行红薯移栽工作。工人们手持嫩绿的红薯苗,动作娴熟地将其插入土壤中,随后轻轻覆土、压实,确保每一株红薯苗都能在新的土地中扎根生长,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而充满生机的景象。
“工人天天有90多个,我一天有30多万苗,一天要种完,总共800亩就要这个礼拜要种起。”种植户蒋雪娇说道。
这片土地原先是一片荒废的果园,今年,蒋雪娇与家人将其承包下来,用来种植“一点红”红薯。种了10年红薯的蒋雪娇种出来的红薯深受市场青睐,销往全国各地。为了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率和红薯品质,她还在基地铺设了滴灌系统,为红薯的生长提供了更科学的灌溉保障。
“这里有这么宽的地,我来这里包起种不然就要丢荒。这个泥土还是适合种红薯,可以种两年。来了就要搞好,我们个个要赚点钱。”种植户蒋雪娇说道。
红薯种植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增收希望,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在种植、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
“老板在这里种红薯,我们天天有事做,我们还要杀草,还要挖红薯,算起有三四个月的事做,一天是百多块钱。”村民陈甜香说道。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蓝玉春 黄春华 蓝起林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今日永州讯(江华特约记者 蓝玉春 黄春华 通讯员 蓝起林) 眼下正值红薯栽种的最佳时节,连日来,江华大路铺镇的种植户抢抓农时,积极开展红薯移栽作业,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新的“薯光”。
在大路铺镇五洞村,种植户正组织工人沿着早已翻好的土垄进行红薯移栽工作。工人们手持嫩绿的红薯苗,动作娴熟地将其插入土壤中,随后轻轻覆土、压实,确保每一株红薯苗都能在新的土地中扎根生长,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而充满生机的景象。
“工人天天有90多个,我一天有30多万苗,一天要种完,总共800亩就要这个礼拜要种起。”种植户蒋雪娇说道。
这片土地原先是一片荒废的果园,今年,蒋雪娇与家人将其承包下来,用来种植“一点红”红薯。种了10年红薯的蒋雪娇种出来的红薯深受市场青睐,销往全国各地。为了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率和红薯品质,她还在基地铺设了滴灌系统,为红薯的生长提供了更科学的灌溉保障。
“这里有这么宽的地,我来这里包起种不然就要丢荒。这个泥土还是适合种红薯,可以种两年。来了就要搞好,我们个个要赚点钱。”种植户蒋雪娇说道。
红薯种植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增收希望,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在种植、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
“老板在这里种红薯,我们天天有事做,我们还要杀草,还要挖红薯,算起有三四个月的事做,一天是百多块钱。”村民陈甜香说道。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蓝玉春 黄春华 蓝起林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