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全媒体记者 何继凤 通讯员 张小丽 唐高翔)近年来,零陵区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理念,致力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该区非遗春色满园,光华四射。
“零陵花鼓戏的表演包括唱、做、念、舞和手、眼、身、法、步等方面的技法。重要的基本功包括矮子路、手巾舞、扇子舞、彩带舞、耍竹篮、耍锄头……”在零陵区南津渡街道大西门社区正大街的零陵花鼓戏传承基地,花鼓戏传承人李江元一有时间就安排给一批年轻花鼓戏爱好者讲述表演的要点,并进行示范,大家认真聆听,不时互动。
出身梨园世家的李江元,是零陵花鼓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历经50多年的舞台生涯,见证了零陵花鼓戏的火红和沉默,但他始终对零陵花鼓戏执着热爱,对年轻一代教导和传授乐此不疲。
“只要我还能动,就要把零陵花鼓戏唱下去,只要有人学习,我会用心用力传授,一定要让零陵花鼓戏这个优秀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李江元说。
作为楚粤通衢、秦汉名郡的零陵,历史文化悠久,民风民俗淳朴厚重,孕育了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区通过挖掘、整理、抢救、保护等措施,出版《零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本》《零陵非遗》等书籍,已初步建立了科学有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体系和传承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在完善代表性名录的基础上,零陵区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争取专项资金,切实提升非遗保护的能力和水平。该区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开展抢救性记录保护,出台《零陵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零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习所)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完成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项非遗代表性名录抢救性记录保护工作。
大力打造特色亮点。零陵区成功申报柳宗元祭祀习俗、何仙姑的传说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功打造零陵渔鼓传习基地、零陵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何仙姑的传说传承基地等6个传习基地以及零陵古城非遗馆,目前,正在筹建何仙姑的传说展示馆。此外,该区还建设了省级非遗街区示范点柳子街、市级非遗村镇示范点富家桥镇,申报认定省级非遗扶贫工坊永州“异蛇王酒”酿泡技艺、市级非遗工坊示范点水口山牛扣烹饪技艺、大西门凉拌粉制作技艺。
加强传承人队伍培养,落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补助资金,在落实国家、省、区政策的基础上,以奖代补形式支持技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业。零陵区与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开设零陵花鼓戏专业5年制大专班,通过定向委培的方式,建立零陵花鼓戏后备传承人储蓄库。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非遗下乡活动。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章慧玉,作为一名零陵花鼓戏的青年传承人,主动向李江元等前辈学习,在前辈们的指导下与王小光、巍红等优秀青年传承人共同创作花鼓戏新曲目——《红军打山里来》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如今,零陵非遗越来越受政府和民间重视,零陵非遗浸润人们心田,越来越多80后、90后人群加入非遗传承人行列,为非遗注入年轻力量,据统计,该区目前共登记非遗项目244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5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04人。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何继凤 通讯员 张小丽 唐高翔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今日永州讯(全媒体记者 何继凤 通讯员 张小丽 唐高翔)近年来,零陵区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理念,致力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该区非遗春色满园,光华四射。
“零陵花鼓戏的表演包括唱、做、念、舞和手、眼、身、法、步等方面的技法。重要的基本功包括矮子路、手巾舞、扇子舞、彩带舞、耍竹篮、耍锄头……”在零陵区南津渡街道大西门社区正大街的零陵花鼓戏传承基地,花鼓戏传承人李江元一有时间就安排给一批年轻花鼓戏爱好者讲述表演的要点,并进行示范,大家认真聆听,不时互动。
出身梨园世家的李江元,是零陵花鼓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历经50多年的舞台生涯,见证了零陵花鼓戏的火红和沉默,但他始终对零陵花鼓戏执着热爱,对年轻一代教导和传授乐此不疲。
“只要我还能动,就要把零陵花鼓戏唱下去,只要有人学习,我会用心用力传授,一定要让零陵花鼓戏这个优秀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李江元说。
作为楚粤通衢、秦汉名郡的零陵,历史文化悠久,民风民俗淳朴厚重,孕育了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区通过挖掘、整理、抢救、保护等措施,出版《零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本》《零陵非遗》等书籍,已初步建立了科学有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体系和传承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在完善代表性名录的基础上,零陵区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争取专项资金,切实提升非遗保护的能力和水平。该区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开展抢救性记录保护,出台《零陵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零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习所)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完成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项非遗代表性名录抢救性记录保护工作。
大力打造特色亮点。零陵区成功申报柳宗元祭祀习俗、何仙姑的传说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功打造零陵渔鼓传习基地、零陵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何仙姑的传说传承基地等6个传习基地以及零陵古城非遗馆,目前,正在筹建何仙姑的传说展示馆。此外,该区还建设了省级非遗街区示范点柳子街、市级非遗村镇示范点富家桥镇,申报认定省级非遗扶贫工坊永州“异蛇王酒”酿泡技艺、市级非遗工坊示范点水口山牛扣烹饪技艺、大西门凉拌粉制作技艺。
加强传承人队伍培养,落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补助资金,在落实国家、省、区政策的基础上,以奖代补形式支持技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业。零陵区与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开设零陵花鼓戏专业5年制大专班,通过定向委培的方式,建立零陵花鼓戏后备传承人储蓄库。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非遗下乡活动。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章慧玉,作为一名零陵花鼓戏的青年传承人,主动向李江元等前辈学习,在前辈们的指导下与王小光、巍红等优秀青年传承人共同创作花鼓戏新曲目——《红军打山里来》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如今,零陵非遗越来越受政府和民间重视,零陵非遗浸润人们心田,越来越多80后、90后人群加入非遗传承人行列,为非遗注入年轻力量,据统计,该区目前共登记非遗项目244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5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04人。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何继凤 通讯员 张小丽 唐高翔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