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骆力军 刘奕琰 刘福)日前,随着科技小院在宁远县周家坝开启新一轮田间实验,“乡土学院、宁远”正式投入运营,以及“校友回湘”步伐的加快,在人才引擎与科技赋能的双重驱动下,宁远产业发展正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宁远县持续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地方的深度融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赋能产业全面振兴。
赋能农业产业提质。该县探索构建服务农民、服务产业、服务乡村振兴“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坚持“专家与农民零距离、科研与生产零距离、育人与用人零距离”,持续为农业产业助力赋能。深入农家与产业一线,将实验室搬至田间地头。先后开展稻烟育种、土壤保育、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水资源利用等课题,相关科研成果在全省粮烟协同发展现场会、烟草科技创新大会作典型推介。吸引一批“泥土人才”常驻科技小院,培育三农情怀浓、专业知识实、科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让更多“候鸟型”“季节型”高层次人才辐射宁远稻油烟柑、兔鸭鸽鱼肉等农业特色产业。
赋能主特产业壮大。该县引导“优秀校友”在培大育强“主特”产业上下功夫,推动主特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聚焦全县“一主一特”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提升借脑借智的精准性,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精准对接。持续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为轻纺制鞋特色产业发展赋能助力。该县高尔夫产业园形成“设计—制造—出口”一体化链条,碳纤维杆身技术国际领先。在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中,校友们从产业融合、生态保护、乡村治理等多维度出谋划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等。
赋能文旅产业升温。该县通过大力实施“以艺术介入重构乡土美学”策略,构建“田野调研—创意设计—在地实践”一体化平台。乡土学院与大元社艺术交流中心联手,打造乡土文化传承、儿童艺术培训等品牌活动,直接惠及留守儿童2000余人次。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挖掘舜帝文化、瑶族文化、状元文化等主题IP,结合“一核两廊三片区”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依托乡土学院雄厚的规划设计实力,聚焦古城保护更新,围绕文庙街区文化品牌延伸,突出产业,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特色商业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骆力军 刘奕琰 刘福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骆力军 刘奕琰 刘福)日前,随着科技小院在宁远县周家坝开启新一轮田间实验,“乡土学院、宁远”正式投入运营,以及“校友回湘”步伐的加快,在人才引擎与科技赋能的双重驱动下,宁远产业发展正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宁远县持续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地方的深度融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赋能产业全面振兴。
赋能农业产业提质。该县探索构建服务农民、服务产业、服务乡村振兴“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坚持“专家与农民零距离、科研与生产零距离、育人与用人零距离”,持续为农业产业助力赋能。深入农家与产业一线,将实验室搬至田间地头。先后开展稻烟育种、土壤保育、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水资源利用等课题,相关科研成果在全省粮烟协同发展现场会、烟草科技创新大会作典型推介。吸引一批“泥土人才”常驻科技小院,培育三农情怀浓、专业知识实、科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让更多“候鸟型”“季节型”高层次人才辐射宁远稻油烟柑、兔鸭鸽鱼肉等农业特色产业。
赋能主特产业壮大。该县引导“优秀校友”在培大育强“主特”产业上下功夫,推动主特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聚焦全县“一主一特”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提升借脑借智的精准性,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精准对接。持续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为轻纺制鞋特色产业发展赋能助力。该县高尔夫产业园形成“设计—制造—出口”一体化链条,碳纤维杆身技术国际领先。在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中,校友们从产业融合、生态保护、乡村治理等多维度出谋划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等。
赋能文旅产业升温。该县通过大力实施“以艺术介入重构乡土美学”策略,构建“田野调研—创意设计—在地实践”一体化平台。乡土学院与大元社艺术交流中心联手,打造乡土文化传承、儿童艺术培训等品牌活动,直接惠及留守儿童2000余人次。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挖掘舜帝文化、瑶族文化、状元文化等主题IP,结合“一核两廊三片区”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依托乡土学院雄厚的规划设计实力,聚焦古城保护更新,围绕文庙街区文化品牌延伸,突出产业,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特色商业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骆力军 刘奕琰 刘福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