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2025年永州市5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
刷新
2025年永州市5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
2025-05-01 19:08 来源:永州发布


劳动最光荣



编者按: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未来。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我市5人喜获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4月29日,2025年湖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长沙召开,永州30人光荣上榜。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全市上下树立了光辉榜样。永州发布特开辟“劳动最光荣”专版,报道2025年我市5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发布我市30名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在全社会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浓厚氛围。敬请关注。





1746061826807170.jpg


李洪梅:一片好膜供全球

全媒体记者 盘进周

凭借着一股对生活的执拗和对事业的执着,从一位瑶家阿妹“蝶变”成商界女杰,2021年自主创新研发的5G钢化玻璃膜产品填补市场空缺,她就是成就“一片好膜供全球”的湖南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梅。

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李洪梅回到家乡成立了明意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打开国际市场,她在仅有初中文化的基础上,凭着自己的毅力,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掌握了英语、印地语、阿拉伯语等6门外国语言,先后辗转于世界各地,将产品卖到了东南亚、非洲、印度等68个国家和地区。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手机膜6亿片,创汇1.03亿美金,吸纳785人就业,2024年度办理出口退税785.08万元,连续多年评为江华的纳税大户。

李洪梅带领团队在显示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裸眼3D技术,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肯定,该技术为华为、小米等厂商提供配套服务,并出口海外。她带领企业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扶贫龙头企业、湖南省扶贫爱心单位、创翼中国创业创新大赛湖南赛区一等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绿色工厂、省级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等荣誉。

李洪梅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38岁的她返回家乡,创立了明意湖智能科技园,让村里的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她积极组织本地企业捐资助学、抗洪救灾、扶危济困,累计捐款捐物近千万元。近年来,个人参与各项捐赠活动30余场次,捐款捐物200余万元。带领企业实行孝悌文化,打造“应急帮扶品牌”,为60岁以上的员工和残障员工专门设立了“爱心车间”。她积极发起并组织“爱心家园”等公益项目,并协助筹建永州市妇女儿童基金会。

李洪梅说,作为一名勇立新时代潮头的创业女性,将大力弘扬并践行劳模精神,锐意改革创新,努力提升湖南制造在全球手机膜市场的影响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张晓岷:扎根生产一线创佳绩

全媒体记者 唐斌

张晓岷是冷水滩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电线电缆生产线班长,自1984年进入工厂41年来,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一名普通的电线电缆质量检验员到技术一流的技术骨干、班长,历经多次改革都在生产一线坚持初心不变、勤勤恳恳地工作,在生产一线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张晓岷担任生产线班长二十年来,始终把勤奋工作当作自己最大的乐趣,把建设一个有激情的班组和车间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每天上班他始终能坚持第一个到车间,下班时最后一个离开车间,认真检查各台设备的安全生产情况,杜绝安全生产隐患和产品质量隐患。他时刻让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职工,为职工作表率,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张晓岷始终坚守“质量第一”的原则。他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确保产品零缺陷;他创建了质检部,帮助公司拿下电线电缆强制性认证,实现长城标识、CCC标识从无到有的奇迹;他带领组员完成六次大规模电线电缆设备检修及试验,处理安全隐患375起,从根本上杜绝了安全事故及质量事故的发生。

创新是企业的未来。扎根生产一线的张晓岷同样注重技术创新,先后完成技术革新、QC项目成果上百项,主导的“高端家装电线生产工艺改进”项目,不仅将生产效率提高了15%,还降低了20%的能耗,每年为公司可新增1200万元的产值和利润50余万元。他参与研发的矿用电缆,一举获得由国家认证机构颁发的安全矿用电缆证书,近几年参与研发的一种耐高温光伏电缆、低烟无卤耐火阻燃电缆获得发明专利10多项,为公司的做强做大奠定了基础。

“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张晓岷表示,作为一名“冷线”员工和生产一线的管理者,不仅要心系班组人员,还要着眼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同时,还要发挥自己技术过硬的优势,承担起培养新员工的责任,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在张晓岷的带领下,所在班组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组”,蒋生斌等多名徒弟相继成为技术骨干。

刘光华:匠心铸就非凡

全媒体记者 陈珂欣

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刘光华俯身在一台精密数控机床前,手指轻轻掠过刚刚加工完成的零件,眼神专注得像在审视一件艺术品。作为湖南兵器建华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军品开发部主管,这位扎根生产线35年的“老机械人”,用双手和智慧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

1989年,刘光华从中技毕业进入建华公司。刚进生产车间时,作为一名没有任何操作经验的“门外汉”,他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汲取机床操作知识的养分。1992年,针对淬硬零件的加工,刘光华研究出独特的刀具使用技巧,确保产品满足质量要求。

他在公司举办的技能竞赛中多次夺魁,同时多次代表建华公司参加市级、省级的各类技能竞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第五届湖南省技能大师、湖南兵器技术能手、湖南兵器民爆行业技术能手和永州市十佳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2017年度省政府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

刘光华将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置于他的工作中。一次,在公司产品交验过程中屡次出现技术难题。他一头扎进实验室,不分日夜地反复琢磨研究,改进攻丝设备。因为他的技术革新,该工序操作节省了专人专岗,良品率还由92%提升至99%,月产量由1万上升至5万左右,大大增加工作效益。

刘光华创新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在普车的中拖板上增加刀位、掌握薄壁零件的独特加工方法等,这些工艺改进在全公司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创造很好经济效益。

作为一名高级技师,刘光华全身心地做好传帮带引工作。他一有时间便给新人讲解设备的结构原理,手把手教他们刀具、夹具的安装和使用技巧,使他们的技能水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先后完成了各种零部件3000多种、40余万件,近年来为公司成功竞标20多个国家军工项目。

刘光华怀揣军工报国的初心,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用坚守与创新拧紧了高质量发展的每一颗“螺丝钉”。

王斌:三十年如一日的“水泥人生”

全媒体记者 尹辉

在宁远县红狮水泥有限公司制成车间,总能看到一位身着绿黄工装的身影穿梭于设备之间,他时而俯身查看仪表参数,时而指导青年员工操作要领,那双被岁月打磨出细纹的眼睛总能捕捉到最细微的设备异响。这位水泥战线深耕三十余载的“设备神医”,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宁远红狮水泥有限公司制成车间运行大班班长王斌。

“设备就像人,要听得懂他们的呼吸。”这是王斌常挂在嘴边的话。2023年,公司引进智能机器人、自动包装机、自动插袋机、托盘水泥码垛机等先进设备。这位51岁的老师傅连续一个星期守在安装现场,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记录下386个关键参数,独创的“望闻问切”机械诊断法,让设备商工程师们竖起大拇指。

追光的人,终将光芒万丈。他的车间同事说:“我与王斌十多年同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以厂为家,对工作高度负责。”

2021年,车间要淘汰旧的磨机、推进技术改造升级,他主动承担项目后,连续一个月奋战在40℃的高温车间,最终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定了磨机技术改造升级方案。完成技改后,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约200万元,在集团湖南区域排名由“后进”转向“标兵”。近年来,王斌同志还组织各班组开展大大小小的整改项目200多余项,为公司节约100余万元的成本,提高了10万吨水泥的发货量。

“传艺不藏私”是王斌的育人信条。他带头开展“师带徒”活动,手把手教授技艺,三十年来培养600余名徒弟,其中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2017年,莲花水泥被宁远红狮水泥有限公司收购后,他主动为老员工争取培训机会,利用业余时间辅导技能,最终让全体同事通过考核、保住岗位。

三十载春秋,王斌用脚步丈量过12万公里的生产线,那双能感知设备细微偏差的手,托起的是中国智造的品质承诺。正如他的座右铭:“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非凡”。这位水泥匠人仍在书写着属于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光荣篇章。

陈文生:一片丹心写忠诚

全媒体记者 李丽

在祁阳,有这样一位守护者,他将青春与热血熔铸进平安建设的征程,他就是陈文生,现任祁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党委副书记、政委、一级警长。他从1992年投身军营到2004年转业从警,以军人的坚毅和警察的担当,在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

他始终扎根基层一线,在巡特警大队期间,他累计处置900余起突发性事件,参与400余起重大安保,协助破获200余起刑事案件,成功打掉黑恶团伙、抓获逃犯,破获60余起涉毒案件,以实际行动守护着一方安宁。

陈文生是急群众所急的“守护者”。陈文生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头。2024年春节前夕,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导致的塌方险情,凌晨5点接到警情的他,带领队员顶着刺骨寒风,在结冰的山路上徒步一个多小时赶赴现场,及时封路、清理路障,保障群众出行安全。2017年,祁阳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他和队员坚守在抗洪一线,成功转移安置群众1000余人次。2018年,祁阳肖家村镇九龙村因水库垮坝引发泥石流,在救援时,他右手不幸被砸伤,为不耽误救援,他仍坚持奋战在一线。

调任交警大队政委后,陈文生迅速完成角色转换,成为精通业务的“多面手”。他走遍辖区道路,针对城区桥梁高峰拥堵问题,创新设立“铁骑中队”,提升交通疏导效率。自2022年担任政委以来,他坚持每日路面巡察,累计参与800余次执勤督导,查处5000余起交通违法,有力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同时,他狠抓“清廉交警”建设,大队连续多年实现队伍“零违纪”。

多年来,因工作成绩斐然,陈文生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五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被公安部授予大庆安保维稳突出先进个人称号,两次荣获省公安厅嘉奖。2021年,获评为“湖南省百佳优秀民警”;2024年7月,获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

陈文生以实干与担当诠释着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用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誓言。从军营到警营,用忠诚与奉献守护着祁阳的万家灯火。

1746062130562459.png

来源: 永州发布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永州新闻网-2025年永州市5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
2025年永州市5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
2025-05-01 19:08:31 来源:永州发布


劳动最光荣



编者按: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未来。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我市5人喜获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4月29日,2025年湖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长沙召开,永州30人光荣上榜。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全市上下树立了光辉榜样。永州发布特开辟“劳动最光荣”专版,报道2025年我市5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发布我市30名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在全社会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浓厚氛围。敬请关注。





1746061826807170.jpg


李洪梅:一片好膜供全球

全媒体记者 盘进周

凭借着一股对生活的执拗和对事业的执着,从一位瑶家阿妹“蝶变”成商界女杰,2021年自主创新研发的5G钢化玻璃膜产品填补市场空缺,她就是成就“一片好膜供全球”的湖南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梅。

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李洪梅回到家乡成立了明意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打开国际市场,她在仅有初中文化的基础上,凭着自己的毅力,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掌握了英语、印地语、阿拉伯语等6门外国语言,先后辗转于世界各地,将产品卖到了东南亚、非洲、印度等68个国家和地区。明意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手机膜6亿片,创汇1.03亿美金,吸纳785人就业,2024年度办理出口退税785.08万元,连续多年评为江华的纳税大户。

李洪梅带领团队在显示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裸眼3D技术,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肯定,该技术为华为、小米等厂商提供配套服务,并出口海外。她带领企业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扶贫龙头企业、湖南省扶贫爱心单位、创翼中国创业创新大赛湖南赛区一等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绿色工厂、省级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等荣誉。

李洪梅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38岁的她返回家乡,创立了明意湖智能科技园,让村里的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她积极组织本地企业捐资助学、抗洪救灾、扶危济困,累计捐款捐物近千万元。近年来,个人参与各项捐赠活动30余场次,捐款捐物200余万元。带领企业实行孝悌文化,打造“应急帮扶品牌”,为60岁以上的员工和残障员工专门设立了“爱心车间”。她积极发起并组织“爱心家园”等公益项目,并协助筹建永州市妇女儿童基金会。

李洪梅说,作为一名勇立新时代潮头的创业女性,将大力弘扬并践行劳模精神,锐意改革创新,努力提升湖南制造在全球手机膜市场的影响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张晓岷:扎根生产一线创佳绩

全媒体记者 唐斌

张晓岷是冷水滩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电线电缆生产线班长,自1984年进入工厂41年来,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一名普通的电线电缆质量检验员到技术一流的技术骨干、班长,历经多次改革都在生产一线坚持初心不变、勤勤恳恳地工作,在生产一线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张晓岷担任生产线班长二十年来,始终把勤奋工作当作自己最大的乐趣,把建设一个有激情的班组和车间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每天上班他始终能坚持第一个到车间,下班时最后一个离开车间,认真检查各台设备的安全生产情况,杜绝安全生产隐患和产品质量隐患。他时刻让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职工,为职工作表率,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张晓岷始终坚守“质量第一”的原则。他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确保产品零缺陷;他创建了质检部,帮助公司拿下电线电缆强制性认证,实现长城标识、CCC标识从无到有的奇迹;他带领组员完成六次大规模电线电缆设备检修及试验,处理安全隐患375起,从根本上杜绝了安全事故及质量事故的发生。

创新是企业的未来。扎根生产一线的张晓岷同样注重技术创新,先后完成技术革新、QC项目成果上百项,主导的“高端家装电线生产工艺改进”项目,不仅将生产效率提高了15%,还降低了20%的能耗,每年为公司可新增1200万元的产值和利润50余万元。他参与研发的矿用电缆,一举获得由国家认证机构颁发的安全矿用电缆证书,近几年参与研发的一种耐高温光伏电缆、低烟无卤耐火阻燃电缆获得发明专利10多项,为公司的做强做大奠定了基础。

“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张晓岷表示,作为一名“冷线”员工和生产一线的管理者,不仅要心系班组人员,还要着眼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同时,还要发挥自己技术过硬的优势,承担起培养新员工的责任,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在张晓岷的带领下,所在班组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组”,蒋生斌等多名徒弟相继成为技术骨干。

刘光华:匠心铸就非凡

全媒体记者 陈珂欣

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刘光华俯身在一台精密数控机床前,手指轻轻掠过刚刚加工完成的零件,眼神专注得像在审视一件艺术品。作为湖南兵器建华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军品开发部主管,这位扎根生产线35年的“老机械人”,用双手和智慧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

1989年,刘光华从中技毕业进入建华公司。刚进生产车间时,作为一名没有任何操作经验的“门外汉”,他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汲取机床操作知识的养分。1992年,针对淬硬零件的加工,刘光华研究出独特的刀具使用技巧,确保产品满足质量要求。

他在公司举办的技能竞赛中多次夺魁,同时多次代表建华公司参加市级、省级的各类技能竞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第五届湖南省技能大师、湖南兵器技术能手、湖南兵器民爆行业技术能手和永州市十佳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2017年度省政府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

刘光华将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置于他的工作中。一次,在公司产品交验过程中屡次出现技术难题。他一头扎进实验室,不分日夜地反复琢磨研究,改进攻丝设备。因为他的技术革新,该工序操作节省了专人专岗,良品率还由92%提升至99%,月产量由1万上升至5万左右,大大增加工作效益。

刘光华创新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在普车的中拖板上增加刀位、掌握薄壁零件的独特加工方法等,这些工艺改进在全公司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创造很好经济效益。

作为一名高级技师,刘光华全身心地做好传帮带引工作。他一有时间便给新人讲解设备的结构原理,手把手教他们刀具、夹具的安装和使用技巧,使他们的技能水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先后完成了各种零部件3000多种、40余万件,近年来为公司成功竞标20多个国家军工项目。

刘光华怀揣军工报国的初心,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用坚守与创新拧紧了高质量发展的每一颗“螺丝钉”。

王斌:三十年如一日的“水泥人生”

全媒体记者 尹辉

在宁远县红狮水泥有限公司制成车间,总能看到一位身着绿黄工装的身影穿梭于设备之间,他时而俯身查看仪表参数,时而指导青年员工操作要领,那双被岁月打磨出细纹的眼睛总能捕捉到最细微的设备异响。这位水泥战线深耕三十余载的“设备神医”,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宁远红狮水泥有限公司制成车间运行大班班长王斌。

“设备就像人,要听得懂他们的呼吸。”这是王斌常挂在嘴边的话。2023年,公司引进智能机器人、自动包装机、自动插袋机、托盘水泥码垛机等先进设备。这位51岁的老师傅连续一个星期守在安装现场,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记录下386个关键参数,独创的“望闻问切”机械诊断法,让设备商工程师们竖起大拇指。

追光的人,终将光芒万丈。他的车间同事说:“我与王斌十多年同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以厂为家,对工作高度负责。”

2021年,车间要淘汰旧的磨机、推进技术改造升级,他主动承担项目后,连续一个月奋战在40℃的高温车间,最终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定了磨机技术改造升级方案。完成技改后,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约200万元,在集团湖南区域排名由“后进”转向“标兵”。近年来,王斌同志还组织各班组开展大大小小的整改项目200多余项,为公司节约100余万元的成本,提高了10万吨水泥的发货量。

“传艺不藏私”是王斌的育人信条。他带头开展“师带徒”活动,手把手教授技艺,三十年来培养600余名徒弟,其中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2017年,莲花水泥被宁远红狮水泥有限公司收购后,他主动为老员工争取培训机会,利用业余时间辅导技能,最终让全体同事通过考核、保住岗位。

三十载春秋,王斌用脚步丈量过12万公里的生产线,那双能感知设备细微偏差的手,托起的是中国智造的品质承诺。正如他的座右铭:“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非凡”。这位水泥匠人仍在书写着属于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光荣篇章。

陈文生:一片丹心写忠诚

全媒体记者 李丽

在祁阳,有这样一位守护者,他将青春与热血熔铸进平安建设的征程,他就是陈文生,现任祁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党委副书记、政委、一级警长。他从1992年投身军营到2004年转业从警,以军人的坚毅和警察的担当,在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

他始终扎根基层一线,在巡特警大队期间,他累计处置900余起突发性事件,参与400余起重大安保,协助破获200余起刑事案件,成功打掉黑恶团伙、抓获逃犯,破获60余起涉毒案件,以实际行动守护着一方安宁。

陈文生是急群众所急的“守护者”。陈文生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头。2024年春节前夕,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导致的塌方险情,凌晨5点接到警情的他,带领队员顶着刺骨寒风,在结冰的山路上徒步一个多小时赶赴现场,及时封路、清理路障,保障群众出行安全。2017年,祁阳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他和队员坚守在抗洪一线,成功转移安置群众1000余人次。2018年,祁阳肖家村镇九龙村因水库垮坝引发泥石流,在救援时,他右手不幸被砸伤,为不耽误救援,他仍坚持奋战在一线。

调任交警大队政委后,陈文生迅速完成角色转换,成为精通业务的“多面手”。他走遍辖区道路,针对城区桥梁高峰拥堵问题,创新设立“铁骑中队”,提升交通疏导效率。自2022年担任政委以来,他坚持每日路面巡察,累计参与800余次执勤督导,查处5000余起交通违法,有力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同时,他狠抓“清廉交警”建设,大队连续多年实现队伍“零违纪”。

多年来,因工作成绩斐然,陈文生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五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被公安部授予大庆安保维稳突出先进个人称号,两次荣获省公安厅嘉奖。2021年,获评为“湖南省百佳优秀民警”;2024年7月,获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

陈文生以实干与担当诠释着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用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誓言。从军营到警营,用忠诚与奉献守护着祁阳的万家灯火。

1746062130562459.png

来源: 永州发布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