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贾章雄 何建文 黄永鹏)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海拔1400米的尖子岭上有一座瞭望台,在这座高高的瞭望台上,演绎着祖孙三代瞭望人的传奇故事。
余宏亮的祖父余德明从1953年担任尖子岭瞭望员,在这高山瞭望台坚守了41个春秋,创造了41年火警报告无差错的纪录,成为共和国初期第一代全国林业劳模。
余宏亮的父亲余锦柱1978年接过祖父余德明的班,在此又坚守了41年,再次创造出辖区41年无森林火灾的佳绩,成为全国劳模、全国林业英雄、十八大代表。
2013年,余宏亮如父亲一样接过父亲余锦柱的接力棒,在这座瞭望台上坚守了12年,用辛勤和汗水守护着50余万亩山林的安全,实现了12年无森林火灾。
2012年,年近54岁的父亲余锦柱即将退休,且因长期工作在高山身体有所不支,必须安排人选接替守护。林业局经得县里同意,拟公开招录一人任瞭望员,招录公示数期竟然无人问津。原因很明显,职位是事业编管理人员,工作却在高山之巅,工资待遇每月才2500多元。
父亲余锦柱急了,台子总得有人守,林子总得有人护呀。余锦柱心里也很清楚,想当年自己18岁高中毕业时,本想考大学走出大山,是父亲要他接班,是责任催他上“梁山”,但至今他无怨无悔。那个曾经困扰父亲的难题,现在又悬于自己头上,谁又来接自己的班呢?想了一夜的余锦柱,清晨推开窗户之际,一道清风吹拂,好像获得了灵感,就像父亲当年那样,他把主意打在儿子身上。余锦柱拨通儿子余宏亮的电话。
“老爸身体还好吧,有什么事?”在深圳一国企上班的余宏亮问候父亲。余锦柱撒了一个善意的谎:“家里有点急事,你回来一下。”
余宏亮回到家明白了这“急事”就是接班。“我在外边搞得好好的,每月七八千块钱工资,工作又轻松,让别人接你的班吧。”
次日,余锦柱叫上余宏亮陪他上山看看。来到瞭望台,市县爱岗敬业教育基地牌匾挂在屋前,全市干部职工前来参观学习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走进室内,映入余宏亮眼帘的是祖父余德明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挺立瞭望台工作的照片;打开小木箱,30多本荣誉证书整齐摆放,余宏亮知道,这是父亲余锦柱用数十年辛勤汗水书写而成的。
2013年元月,余宏亮正式登台上岗接了父亲的班,接过的“家当”是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简易平房、一张祖父和父亲睡了几十年的老木床、一台高倍望远镜、一只对讲机、一个用三个石头垒起的灶台和一大摞发黄的瞭望记录本,从此余宏亮开启了他的瞭望人生。
瞭望台耸立山顶,常年无水,生活用水要到近10里以外的半山腰背水。瞭望台地势高、近云层,震耳的雷声、耀眼的闪电时常光顾瞭望台,房子曾被击毁一角。台上山高林密,眼镜蛇、银环蛇经常出没,好几次毒蛇窜到他的床上,幸好有惊无险。
瞭望台距山下的水口镇有10多公里的“羊肠”山路,生产生活资料只能靠手提肩扛,为了确保食材不腐,做菜只能是腊肉和干货,无法吃到新鲜食材。通讯靠对讲机联络。发生火警时,余宏亮为了及时报告,在陡峭不平的山路上跑步前往10多公里的水口镇报火警,为了抢时间,每次都摔得遍体鳞伤。
这里生活枯燥,方圆十里无人烟,连个讲话的人都没有,好在现在瞭望台通了电,可以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就这样,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独守孤峰,历尽磨炼。
工作和生活的磨难,他咬紧牙关挺得过去,无法陪伴照顾亲人让他满心愧疚。余宏亮与妻子赵启英结婚后,2012年和2013年妻子两次宫外孕,他没有陪在身边,都是母亲带着妻子到医院做手术,想到妻子的痛苦,他只能在瞭望台一角悄悄落泪。2015年5月,他妻子临产,此时境内气温极高易发森林火灾,他离不开瞭望台,当手机传来双胞胎儿子响亮的啼哭声时,他那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余宏亮父亲病重近一年,他未能守在父亲的病床前,2025年2月的寒冬时节父亲逝世,“爸!”一声长叹,他将父亲安葬于瞭望台下的山边,与祖父的坟墓相邻。
余宏亮翻阅那一大摞祖父和父亲记录的瞭望本,经过逐年逐日认真对比,他掌握了辖区内森林防火的基本规律,象制定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监测一般,他制作出了森林瞭望“预报图”和“作战图”。
他以父亲曾经并被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编入森防教材的“观两面,察浓淡,分季节,析晴雨,测远近,观动静,别粗细,区缓急”二十四字诀为蓝本,采取望远镜瞭望与无人机环视、近视相结合的办法,在望远镜不能直击的角落,无人机发挥优势,在无人机升空500米的情况下,可环视整个辖区林子,更可对生产用火处实现近距离监测,并可用手机联通指挥监烧人员防止过火现象发生。12年来,他观察生产生活用火4万余次,准确报告火警100多次,测报准确率由父辈的99.7%提升到100%。
尖子岭瞭望台管辖着水口、湘江、贝江等7个乡镇的森林瞭望,为了全面掌握管护区的情况,余宏亮利用雨天,爬上70多座高山,翻越3000多条峡谷,踏遍50多万亩林区,将管护区内的每座山头地点、地形、交通、劳力等情况摸得滚瓜烂熟,一旦出现火警,可指挥人员迅速就近到达现场消除。
市县各级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仰望巍巍尖子岭瞭望台,大家花了近3小时攀登到顶,参观云巅上的爱岗敬业教育基地,个个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近距离感受三代护林人守望如初的爱岗敬业精神,对瞭望台这座三代接力建造的历史丰碑,无不激动地伸出大拇指称赞。
余宏亮对来访者说:“守护森林,是我的责任,我会像祖父和父亲那样在此继续坚守下去!”
来源: 永州新闻网
作者: 贾章雄 何建文 黄永鹏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贾章雄 何建文 黄永鹏)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海拔1400米的尖子岭上有一座瞭望台,在这座高高的瞭望台上,演绎着祖孙三代瞭望人的传奇故事。
余宏亮的祖父余德明从1953年担任尖子岭瞭望员,在这高山瞭望台坚守了41个春秋,创造了41年火警报告无差错的纪录,成为共和国初期第一代全国林业劳模。
余宏亮的父亲余锦柱1978年接过祖父余德明的班,在此又坚守了41年,再次创造出辖区41年无森林火灾的佳绩,成为全国劳模、全国林业英雄、十八大代表。
2013年,余宏亮如父亲一样接过父亲余锦柱的接力棒,在这座瞭望台上坚守了12年,用辛勤和汗水守护着50余万亩山林的安全,实现了12年无森林火灾。
2012年,年近54岁的父亲余锦柱即将退休,且因长期工作在高山身体有所不支,必须安排人选接替守护。林业局经得县里同意,拟公开招录一人任瞭望员,招录公示数期竟然无人问津。原因很明显,职位是事业编管理人员,工作却在高山之巅,工资待遇每月才2500多元。
父亲余锦柱急了,台子总得有人守,林子总得有人护呀。余锦柱心里也很清楚,想当年自己18岁高中毕业时,本想考大学走出大山,是父亲要他接班,是责任催他上“梁山”,但至今他无怨无悔。那个曾经困扰父亲的难题,现在又悬于自己头上,谁又来接自己的班呢?想了一夜的余锦柱,清晨推开窗户之际,一道清风吹拂,好像获得了灵感,就像父亲当年那样,他把主意打在儿子身上。余锦柱拨通儿子余宏亮的电话。
“老爸身体还好吧,有什么事?”在深圳一国企上班的余宏亮问候父亲。余锦柱撒了一个善意的谎:“家里有点急事,你回来一下。”
余宏亮回到家明白了这“急事”就是接班。“我在外边搞得好好的,每月七八千块钱工资,工作又轻松,让别人接你的班吧。”
次日,余锦柱叫上余宏亮陪他上山看看。来到瞭望台,市县爱岗敬业教育基地牌匾挂在屋前,全市干部职工前来参观学习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走进室内,映入余宏亮眼帘的是祖父余德明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挺立瞭望台工作的照片;打开小木箱,30多本荣誉证书整齐摆放,余宏亮知道,这是父亲余锦柱用数十年辛勤汗水书写而成的。
2013年元月,余宏亮正式登台上岗接了父亲的班,接过的“家当”是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简易平房、一张祖父和父亲睡了几十年的老木床、一台高倍望远镜、一只对讲机、一个用三个石头垒起的灶台和一大摞发黄的瞭望记录本,从此余宏亮开启了他的瞭望人生。
瞭望台耸立山顶,常年无水,生活用水要到近10里以外的半山腰背水。瞭望台地势高、近云层,震耳的雷声、耀眼的闪电时常光顾瞭望台,房子曾被击毁一角。台上山高林密,眼镜蛇、银环蛇经常出没,好几次毒蛇窜到他的床上,幸好有惊无险。
瞭望台距山下的水口镇有10多公里的“羊肠”山路,生产生活资料只能靠手提肩扛,为了确保食材不腐,做菜只能是腊肉和干货,无法吃到新鲜食材。通讯靠对讲机联络。发生火警时,余宏亮为了及时报告,在陡峭不平的山路上跑步前往10多公里的水口镇报火警,为了抢时间,每次都摔得遍体鳞伤。
这里生活枯燥,方圆十里无人烟,连个讲话的人都没有,好在现在瞭望台通了电,可以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就这样,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独守孤峰,历尽磨炼。
工作和生活的磨难,他咬紧牙关挺得过去,无法陪伴照顾亲人让他满心愧疚。余宏亮与妻子赵启英结婚后,2012年和2013年妻子两次宫外孕,他没有陪在身边,都是母亲带着妻子到医院做手术,想到妻子的痛苦,他只能在瞭望台一角悄悄落泪。2015年5月,他妻子临产,此时境内气温极高易发森林火灾,他离不开瞭望台,当手机传来双胞胎儿子响亮的啼哭声时,他那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余宏亮父亲病重近一年,他未能守在父亲的病床前,2025年2月的寒冬时节父亲逝世,“爸!”一声长叹,他将父亲安葬于瞭望台下的山边,与祖父的坟墓相邻。
余宏亮翻阅那一大摞祖父和父亲记录的瞭望本,经过逐年逐日认真对比,他掌握了辖区内森林防火的基本规律,象制定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监测一般,他制作出了森林瞭望“预报图”和“作战图”。
他以父亲曾经并被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编入森防教材的“观两面,察浓淡,分季节,析晴雨,测远近,观动静,别粗细,区缓急”二十四字诀为蓝本,采取望远镜瞭望与无人机环视、近视相结合的办法,在望远镜不能直击的角落,无人机发挥优势,在无人机升空500米的情况下,可环视整个辖区林子,更可对生产用火处实现近距离监测,并可用手机联通指挥监烧人员防止过火现象发生。12年来,他观察生产生活用火4万余次,准确报告火警100多次,测报准确率由父辈的99.7%提升到100%。
尖子岭瞭望台管辖着水口、湘江、贝江等7个乡镇的森林瞭望,为了全面掌握管护区的情况,余宏亮利用雨天,爬上70多座高山,翻越3000多条峡谷,踏遍50多万亩林区,将管护区内的每座山头地点、地形、交通、劳力等情况摸得滚瓜烂熟,一旦出现火警,可指挥人员迅速就近到达现场消除。
市县各级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仰望巍巍尖子岭瞭望台,大家花了近3小时攀登到顶,参观云巅上的爱岗敬业教育基地,个个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近距离感受三代护林人守望如初的爱岗敬业精神,对瞭望台这座三代接力建造的历史丰碑,无不激动地伸出大拇指称赞。
余宏亮对来访者说:“守护森林,是我的责任,我会像祖父和父亲那样在此继续坚守下去!”
来源: 永州新闻网
作者: 贾章雄 何建文 黄永鹏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