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道州龙船故事③|道州龙船祭周子
刷新
道州龙船故事③|道州龙船祭周子
2025-05-08 09:45 来源:今日永州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周镜忠 何云飞 王建文 摄影:蒋克青)公元1017年农历五月初五,道州楼田村笼罩在一片祥瑞之气中。一声清亮的啼哭划破宁静,周敦颐诞生于此。他注定将成为一位照亮华夏思想文化天空的一代宗师,为后世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作为北宋五子之一,他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亦是卓越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其著作《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后人编纂)》等,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国思想史的长河。周敦颐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等概念,宛如深邃的思想泉源,为后世理学家提供了无尽的启发,成为理学范畴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周敦颐一生辗转多地任职,无论身处何方,他的心中始终装着百姓的疾苦。在南安军司理参军任上,面对一桩被上级草率定案的冤狱,他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毫不畏惧强权,只为洗刷蒙冤之人的罪名。他铿锵有力地说道:“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最终,冤案得以昭雪,百姓对他的公正与勇敢赞不绝口。

在虔州通判任上,周敦颐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用心倾听百姓呼声。当地百姓因不合理的税赋和繁杂的劳役而生活困苦不堪。他不辞辛劳,亲自勘察走访,将百姓的疾苦如实呈报上级。他的脚步丈量着土地,他的心灵贴近着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真正为民请命的官员应有的担当。

周敦颐不仅将百姓的疾苦上报,更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他反复研读税赋政策,与当地官员商讨改革之策,力求减轻民众负担。同时,他还倡导简化劳役制度,让百姓能够有更多时间耕种田地、养家糊口。在他的努力下,一些不合理的条规得以废除,新的措施逐渐施行。他常对下属言道:“为官一任,当以民生为重,不可只图政绩虚名。”他的言行深深感染了周围的人,许多官员也因此开始反思自身职责,效仿其清廉爱民之举。在虔州任职期间,周敦颐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他们称他为“青天大人”,并将他的善政传颂多年。

周敦颐,这位勤勉爱民的先贤圣人,不仅以政务之功泽被苍生,更以其深邃的思想光照千古。他的《爱莲说》,如一曲高洁灵魂的颂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借莲花之美喻君子品格,倡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而《太极图说》则如宇宙生成的宏伟乐章,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石。

当周敦颐离世的消息传来,道州大地笼罩在一片哀伤之中。百姓怀念他高贵的人格、卓越的政绩,以及那颗始终为民跳动的赤诚之心。于是,每年五月初五——这一个既是他诞辰的日子,也是传统端午佳节之时,道州人民便自发聚集,划起龙舟,以此缅怀先贤,传颂其精神。

端午节期间,道州的江河宛如盛大的舞台,热闹非凡。一艘艘道州龙船静卧水面,装饰得如同艺术品般精美绝伦:船头雕刻着威严生动的龙头,仿佛即将腾空而去;龙身绘满绚丽花纹,犹如游走于波涛间的神龙;船上飘扬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昭示着无尽的力量与激情。

船手们身着统一服饰,整齐列队,个个精神焕发,手持船桨,目光坚定。随着一声令下,锣鼓齐鸣,震天动地,龙舟如离弦之箭,破浪前行。水花飞溅间,船手们齐声呐喊“扒哈!喔嚯!”,划桨动作整齐划一,力量与节奏完美融合,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岸边,人潮涌动,欢呼声此起彼伏。人们挥舞双手,为道州龙船加油助威,那热烈的氛围中,饱含着对周敦颐深深的思念与敬仰之情。这一刻,龙舟不再只是竞渡的工具,而是承载了百姓对先贤的追思,对廉洁、正直、为民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道州龙船,在岁月长河中化作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穿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道州人坚守正道,不忘初心,将周敦颐的精神融入血脉,代代相传。这不仅是对先贤的致敬,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与追求。

道州龙船,承载的不只是竞速的激情与力量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文化的凝聚。它如同一条纽带,将过去与未来紧密相连,让道州人在岁月的流转中铭记自己的根脉。那激荡的水花、整齐的划桨动作以及震天的呐喊声,仿佛诉说着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故事,也激励着后人以坚韧之心面对生活的风浪。在每一次道州龙船竞渡中,道州人都用行动诠释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和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团结精神,将周敦颐笔下的理学智慧化为现实中的生活态度。这份文化符号,不仅属于道州,更属于所有追求真理、崇尚美德、奋勇争先的人们,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坚守内心的正直与善良,共同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周镜忠 何云飞 王建文 蒋克青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永州新闻网-道州龙船故事③|道州龙船祭周子
道州龙船故事③|道州龙船祭周子
2025-05-08 09:45:23 来源:今日永州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周镜忠 何云飞 王建文 摄影:蒋克青)公元1017年农历五月初五,道州楼田村笼罩在一片祥瑞之气中。一声清亮的啼哭划破宁静,周敦颐诞生于此。他注定将成为一位照亮华夏思想文化天空的一代宗师,为后世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作为北宋五子之一,他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亦是卓越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其著作《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后人编纂)》等,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国思想史的长河。周敦颐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等概念,宛如深邃的思想泉源,为后世理学家提供了无尽的启发,成为理学范畴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周敦颐一生辗转多地任职,无论身处何方,他的心中始终装着百姓的疾苦。在南安军司理参军任上,面对一桩被上级草率定案的冤狱,他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毫不畏惧强权,只为洗刷蒙冤之人的罪名。他铿锵有力地说道:“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最终,冤案得以昭雪,百姓对他的公正与勇敢赞不绝口。

在虔州通判任上,周敦颐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用心倾听百姓呼声。当地百姓因不合理的税赋和繁杂的劳役而生活困苦不堪。他不辞辛劳,亲自勘察走访,将百姓的疾苦如实呈报上级。他的脚步丈量着土地,他的心灵贴近着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真正为民请命的官员应有的担当。

周敦颐不仅将百姓的疾苦上报,更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他反复研读税赋政策,与当地官员商讨改革之策,力求减轻民众负担。同时,他还倡导简化劳役制度,让百姓能够有更多时间耕种田地、养家糊口。在他的努力下,一些不合理的条规得以废除,新的措施逐渐施行。他常对下属言道:“为官一任,当以民生为重,不可只图政绩虚名。”他的言行深深感染了周围的人,许多官员也因此开始反思自身职责,效仿其清廉爱民之举。在虔州任职期间,周敦颐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他们称他为“青天大人”,并将他的善政传颂多年。

周敦颐,这位勤勉爱民的先贤圣人,不仅以政务之功泽被苍生,更以其深邃的思想光照千古。他的《爱莲说》,如一曲高洁灵魂的颂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借莲花之美喻君子品格,倡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而《太极图说》则如宇宙生成的宏伟乐章,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石。

当周敦颐离世的消息传来,道州大地笼罩在一片哀伤之中。百姓怀念他高贵的人格、卓越的政绩,以及那颗始终为民跳动的赤诚之心。于是,每年五月初五——这一个既是他诞辰的日子,也是传统端午佳节之时,道州人民便自发聚集,划起龙舟,以此缅怀先贤,传颂其精神。

端午节期间,道州的江河宛如盛大的舞台,热闹非凡。一艘艘道州龙船静卧水面,装饰得如同艺术品般精美绝伦:船头雕刻着威严生动的龙头,仿佛即将腾空而去;龙身绘满绚丽花纹,犹如游走于波涛间的神龙;船上飘扬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昭示着无尽的力量与激情。

船手们身着统一服饰,整齐列队,个个精神焕发,手持船桨,目光坚定。随着一声令下,锣鼓齐鸣,震天动地,龙舟如离弦之箭,破浪前行。水花飞溅间,船手们齐声呐喊“扒哈!喔嚯!”,划桨动作整齐划一,力量与节奏完美融合,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岸边,人潮涌动,欢呼声此起彼伏。人们挥舞双手,为道州龙船加油助威,那热烈的氛围中,饱含着对周敦颐深深的思念与敬仰之情。这一刻,龙舟不再只是竞渡的工具,而是承载了百姓对先贤的追思,对廉洁、正直、为民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道州龙船,在岁月长河中化作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穿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道州人坚守正道,不忘初心,将周敦颐的精神融入血脉,代代相传。这不仅是对先贤的致敬,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与追求。

道州龙船,承载的不只是竞速的激情与力量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文化的凝聚。它如同一条纽带,将过去与未来紧密相连,让道州人在岁月的流转中铭记自己的根脉。那激荡的水花、整齐的划桨动作以及震天的呐喊声,仿佛诉说着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故事,也激励着后人以坚韧之心面对生活的风浪。在每一次道州龙船竞渡中,道州人都用行动诠释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和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团结精神,将周敦颐笔下的理学智慧化为现实中的生活态度。这份文化符号,不仅属于道州,更属于所有追求真理、崇尚美德、奋勇争先的人们,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坚守内心的正直与善良,共同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来源: 今日永州

作者: 周镜忠 何云飞 王建文 蒋克青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