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用生命诠释使命——追记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市财政局干部周奇志
刷新
用生命诠释使命——追记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市财政局干部周奇志
2025-05-09 10:56 来源:永州新闻网

全媒体记者 张华兵 通讯员 郑运生 张志海

题记:

“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同自己的理想联系起来,把我全部的精力贡献出来,积极为党工作,不怕吃苦,不怕吃亏……” 

——摘自1998年周奇志同志的《入党申请书》

周奇志,男,中共党员,生前系永州市财政局一级主任科员。2024年12月12日晚,周奇志在办公室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于当晚10时左右辞世,年仅57岁。
1967年6月1日,周奇志同志出生在东安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1990年7月,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零陵地区财政局工作,先后在永州市(原零陵地区)财政局工业交通科、财政监督科、资金回收管理中心等8个部门(单位)辛勤耕耘 34载。他始终忠诚履职、务实真干、无私奉献,带“初心”上路、让“使命”落地、携“本色”远行,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财政事业。工作后的第一年,即1991年就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此后共 11 次在年度考核中获得嘉奖,3次被评为市财政局优秀共产党员。2025年5月6日,中共永州市委追授周奇志同志“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带“初心”上路,勇做敢于担当、恪尽职守的岗位能手
周奇志的工作履历很简单。1990年至2024年,在永州市财政局工作。34年里,周奇志用生命诠释了“一生只为一事来”的誓言。从湖南财专毕业后,分配到原零陵地区财政局工作。他像一头老黄牛,扎进枯燥的数字堆,把“为国理财、为民用财”当作一生的职责和使命。
“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周奇志常开玩笑说自己。市财政局原副局长刘亚屏对他的评价是:“哪里有困难,他就到哪去。”
周奇志出生于东安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从小便深受良好家风熏陶,有严格的家教和良好的家风。他入党后,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铭记于心,内化于行。自 1990 年大学毕业后,投身零陵地区财政局(现永州市财政局),他的初心从未动摇。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他爱岗敬业, 甘于“冷板凳”。工作34年,工作过8个部门(单位),临近退休,他依旧还是一级主任科员,但他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不务虚名,不慕官位,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尽心尽力,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财政事业的忠诚与担当,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起一座精神的丰碑,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纯粹而又崇高的精神境界。
年龄在变,但他的爱岗敬业精神没有变。他像年轻时一样,经常主动加班加点。在他去世前一个多月,省财政厅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全省政府采购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攻坚战,需要从市财政局借调一人去省财政厅协助专项整治工作1个月。周奇志考虑到本科室除他外全是女同志,长时间出差在外不方便照顾家庭,便全然不顾自己临近退休的“老兵”身份,主动“请战”。在专项组里,周奇志是年龄最大也是业务最熟练的老同志,期满后省财政厅特地向市财政局写来表扬信,对周奇志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专业能力给予点赞。这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主动担当的精神,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善于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变压力为动力,把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中。在江华的两年间,他身兼数职,不仅起草项目法人公司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还承担财务管理重任。项目批复后,为争取资金早日到位,他独自前往省城,穿梭于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等部门之间协调,历经整整 3 个星期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争取到第一批 2 亿元资金拨付,保障工程主体如期开工,为湖南水利 “一号工程” 的顺利推进立下汗马功劳。
周奇志共事的同事说,他心中总有一本“账”。这本账装的是“减少成本,为民理财”。在政府采购科工作期间,周奇志深入钻研政府采购政策,精通采购业务。针对工作实际难题,他创新性地提出推行重大采购项目科室“会审制”,有效规避决策和廉政风险,推动市本级政府采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让“使命”落地,甘做勤学敏思、攻坚克难的行家里手
周奇志一生与学为伴、以学为荣。学生时代便是品学兼优的 “三好学生”。参加工作后,将学习视为提升自我、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他注重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每至新岗位,都能迅速钻研透相关政策法条与业务知识,将 “挤”和“钻”的劲头发挥到极致,成为大家公认的业务精英和政策“活字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不懈进取的生动写照。上世纪 90 年代初,电脑尚未普及,周奇志却勇于开拓,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成为单位第一个学会用电脑完成会计报表的财务工作者。在财政监督科工作时,为提升工作效率,他深入探索财政监督理论,撰写的论文荣获省财政厅三等奖,并在《理财》刊物发表,彰显其在专业领域的深刻洞察与研究能力。在预算科工作期间,他钻研推进部门预算改革举措,在省财政厅上作经验介绍,为财政改革贡献智慧力量。他参与编制的工业、供销、医药、物资等企业的决算会计报表,屡获省财政厅表扬。他以扎实的业务能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为财政事业发展倾尽全力。
“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服从组织安排,热爱本职工作,把本职工作当事业去追求,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周奇志在《学习笔记》里写道。
天道酬勤,不负耕耘。34 年来,周奇志辗转永州市财政系统多个重要业务岗位,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为领导和同事们信赖的“尽责高手”。
面对复杂的财政工作,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高度的责任感,精心谋划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力求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效益,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2004年,他参加零陵造纸厂、市冶化总厂破产清算工作,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近5000万元,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国企改革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998年至2008年,永州开展两轮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企改革,涉及市属改制企业 90 多家。改制工作涉及到数十年遗留问题处理及巨额财政资金调度,矛盾盘根错节,错综复杂。新婚不久的周奇志接到任务后,主动放弃婚假,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制定改革方案并逐户审核,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同事说他是“拼命三郎”。他两次被抽调,在国企改革一线奋战7 年。用真抓实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尤其在一家有上千职工的企业破产清算资金组工作时,严格按政策核算,摸清企业 “家底”,化解诸多矛盾,维护职工权益与国有资产权益,为全市国企大规模改革探索了成功经验。
一旦选择,就义无反顾。2011 年,概算总投资约 130 亿元的江华县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启动,这是永州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周奇志被抽调到工程指挥部协助工作。尽管女儿刚读初中需照顾,且指挥部办公驻地远离市中心城区100多公里,但他毫无怨言,服从组织安排。
携“本色”远行,善做怀德自重、无私奉献的助人帮手
在周奇志身上有一种满满的正能量。他的一举一动,量出了品格的厚度,标示境界的高度。
坚持原则、坚守底线是他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面对多少诱惑,都能严守纪律红线,以无畏之姿向不良现象与不正之风坚决 “亮剑”。在工作中,周奇志常遭遇“打招呼”、“围猎”等情况。但他始终将纪律、法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恪守“亲清”之道,不以权谋私,不以权谋利。不接受吃请,不做人情事。在同事和服务过的企业主的口碑很好。
他敢于担当,善于斗争,原则问题一步不让,半步不退。2012 年,涔天河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时,一个“背景强大”的投标企业参评标书未达招投标条件,其他评委因忌惮其“背景”而沉默,不少评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关键时刻,周奇志挺身而出,明确指出标书问题,并坚持要求废标。历经长达 4 个多小时的艰难“拉锯战”,他的坚持得到大家认可,成功捍卫了招投标的公正性与法律尊严。他常言:“法律规定不容亵渎,不依法办事即为渎职。” 这不仅是他的日常坚守的生动写照,更是他捍卫公正的有力宣言。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家风家训伴随他一生。他对物质生活要求极低,一家三口与年迈父母长期居住在 90 年代单位分配的 83 平方米小房子里。近 30 年从未重新装修,常用家具坏了便修修补补继续使用。他所穿的衣物,大多是从网上或地摊淘来的“便宜货”,破旧了也不舍得扔。妻子为他购置的新衣服,他总是舍不得穿,直至去世后,家人才发现几件新衣服,还挂着吊牌整齐地放在衣柜中。
充满阳光的人,才能把温暖带给别人。周奇志对自己很吝啬,对他人却慷慨大方。堂哥家孩子考上大学,因家境贫寒无力承担学费,他当即出资 3 万元助侄儿圆大学梦。妻子偶然发现一张 90 年代 1000 元的汇款单,经追问才知是他资助湘西贫困学生的汇款。家乡号召集资修路,他带头捐赠 5000 元。他热心公共事业,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99 年,妻子因所在企业改制面临下岗,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单位领导想要为他申请 “特困家庭” 补贴,他坚决推辞,他说:“我家算不上困难,这补贴还是留给真正急需的同志吧。”
周奇志同志的人生很平凡。平凡铸就伟大,英雄就在身边。他用汗水与生命谱写了忘我工作、务实真干、无私奉献的人生华章。在平凡岗位上,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务实进取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生动诠释了一名财政工作者的忠诚与担当。他的先进事迹与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在各自岗位上砥砺奋进,为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周奇志同志没有把“为国理财、为民用财”的理念挂在嘴上,却用一生来践行。他把最后的力气献给了财政事业,把最大的不舍留在湘江河畔。

来源: 永州新闻网

作者: 张华兵 郑运生 张志海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0-2024YongZh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委网信办 承办:永州市融媒体中心(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

投稿邮箱:yz8358676@126.com 新闻报料:0746-8338110 监督反馈电话:18169221690 广告招商:19976601155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0746-82255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2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84200133 湘ICP备14019368号-1 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43110302000164号

永州新闻网-用生命诠释使命——追记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市财政局干部周奇志
用生命诠释使命——追记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市财政局干部周奇志
2025-05-09 10:56:45 来源:永州新闻网

全媒体记者 张华兵 通讯员 郑运生 张志海

题记:

“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同自己的理想联系起来,把我全部的精力贡献出来,积极为党工作,不怕吃苦,不怕吃亏……” 

——摘自1998年周奇志同志的《入党申请书》

周奇志,男,中共党员,生前系永州市财政局一级主任科员。2024年12月12日晚,周奇志在办公室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于当晚10时左右辞世,年仅57岁。
1967年6月1日,周奇志同志出生在东安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1990年7月,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零陵地区财政局工作,先后在永州市(原零陵地区)财政局工业交通科、财政监督科、资金回收管理中心等8个部门(单位)辛勤耕耘 34载。他始终忠诚履职、务实真干、无私奉献,带“初心”上路、让“使命”落地、携“本色”远行,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财政事业。工作后的第一年,即1991年就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此后共 11 次在年度考核中获得嘉奖,3次被评为市财政局优秀共产党员。2025年5月6日,中共永州市委追授周奇志同志“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带“初心”上路,勇做敢于担当、恪尽职守的岗位能手
周奇志的工作履历很简单。1990年至2024年,在永州市财政局工作。34年里,周奇志用生命诠释了“一生只为一事来”的誓言。从湖南财专毕业后,分配到原零陵地区财政局工作。他像一头老黄牛,扎进枯燥的数字堆,把“为国理财、为民用财”当作一生的职责和使命。
“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周奇志常开玩笑说自己。市财政局原副局长刘亚屏对他的评价是:“哪里有困难,他就到哪去。”
周奇志出生于东安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从小便深受良好家风熏陶,有严格的家教和良好的家风。他入党后,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铭记于心,内化于行。自 1990 年大学毕业后,投身零陵地区财政局(现永州市财政局),他的初心从未动摇。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他爱岗敬业, 甘于“冷板凳”。工作34年,工作过8个部门(单位),临近退休,他依旧还是一级主任科员,但他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不务虚名,不慕官位,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尽心尽力,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财政事业的忠诚与担当,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起一座精神的丰碑,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纯粹而又崇高的精神境界。
年龄在变,但他的爱岗敬业精神没有变。他像年轻时一样,经常主动加班加点。在他去世前一个多月,省财政厅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全省政府采购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攻坚战,需要从市财政局借调一人去省财政厅协助专项整治工作1个月。周奇志考虑到本科室除他外全是女同志,长时间出差在外不方便照顾家庭,便全然不顾自己临近退休的“老兵”身份,主动“请战”。在专项组里,周奇志是年龄最大也是业务最熟练的老同志,期满后省财政厅特地向市财政局写来表扬信,对周奇志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专业能力给予点赞。这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主动担当的精神,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善于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变压力为动力,把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中。在江华的两年间,他身兼数职,不仅起草项目法人公司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还承担财务管理重任。项目批复后,为争取资金早日到位,他独自前往省城,穿梭于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等部门之间协调,历经整整 3 个星期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争取到第一批 2 亿元资金拨付,保障工程主体如期开工,为湖南水利 “一号工程” 的顺利推进立下汗马功劳。
周奇志共事的同事说,他心中总有一本“账”。这本账装的是“减少成本,为民理财”。在政府采购科工作期间,周奇志深入钻研政府采购政策,精通采购业务。针对工作实际难题,他创新性地提出推行重大采购项目科室“会审制”,有效规避决策和廉政风险,推动市本级政府采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让“使命”落地,甘做勤学敏思、攻坚克难的行家里手
周奇志一生与学为伴、以学为荣。学生时代便是品学兼优的 “三好学生”。参加工作后,将学习视为提升自我、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他注重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每至新岗位,都能迅速钻研透相关政策法条与业务知识,将 “挤”和“钻”的劲头发挥到极致,成为大家公认的业务精英和政策“活字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不懈进取的生动写照。上世纪 90 年代初,电脑尚未普及,周奇志却勇于开拓,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成为单位第一个学会用电脑完成会计报表的财务工作者。在财政监督科工作时,为提升工作效率,他深入探索财政监督理论,撰写的论文荣获省财政厅三等奖,并在《理财》刊物发表,彰显其在专业领域的深刻洞察与研究能力。在预算科工作期间,他钻研推进部门预算改革举措,在省财政厅上作经验介绍,为财政改革贡献智慧力量。他参与编制的工业、供销、医药、物资等企业的决算会计报表,屡获省财政厅表扬。他以扎实的业务能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为财政事业发展倾尽全力。
“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服从组织安排,热爱本职工作,把本职工作当事业去追求,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周奇志在《学习笔记》里写道。
天道酬勤,不负耕耘。34 年来,周奇志辗转永州市财政系统多个重要业务岗位,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为领导和同事们信赖的“尽责高手”。
面对复杂的财政工作,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高度的责任感,精心谋划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力求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效益,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2004年,他参加零陵造纸厂、市冶化总厂破产清算工作,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近5000万元,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国企改革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998年至2008年,永州开展两轮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企改革,涉及市属改制企业 90 多家。改制工作涉及到数十年遗留问题处理及巨额财政资金调度,矛盾盘根错节,错综复杂。新婚不久的周奇志接到任务后,主动放弃婚假,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制定改革方案并逐户审核,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同事说他是“拼命三郎”。他两次被抽调,在国企改革一线奋战7 年。用真抓实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尤其在一家有上千职工的企业破产清算资金组工作时,严格按政策核算,摸清企业 “家底”,化解诸多矛盾,维护职工权益与国有资产权益,为全市国企大规模改革探索了成功经验。
一旦选择,就义无反顾。2011 年,概算总投资约 130 亿元的江华县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启动,这是永州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周奇志被抽调到工程指挥部协助工作。尽管女儿刚读初中需照顾,且指挥部办公驻地远离市中心城区100多公里,但他毫无怨言,服从组织安排。
携“本色”远行,善做怀德自重、无私奉献的助人帮手
在周奇志身上有一种满满的正能量。他的一举一动,量出了品格的厚度,标示境界的高度。
坚持原则、坚守底线是他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面对多少诱惑,都能严守纪律红线,以无畏之姿向不良现象与不正之风坚决 “亮剑”。在工作中,周奇志常遭遇“打招呼”、“围猎”等情况。但他始终将纪律、法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恪守“亲清”之道,不以权谋私,不以权谋利。不接受吃请,不做人情事。在同事和服务过的企业主的口碑很好。
他敢于担当,善于斗争,原则问题一步不让,半步不退。2012 年,涔天河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时,一个“背景强大”的投标企业参评标书未达招投标条件,其他评委因忌惮其“背景”而沉默,不少评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关键时刻,周奇志挺身而出,明确指出标书问题,并坚持要求废标。历经长达 4 个多小时的艰难“拉锯战”,他的坚持得到大家认可,成功捍卫了招投标的公正性与法律尊严。他常言:“法律规定不容亵渎,不依法办事即为渎职。” 这不仅是他的日常坚守的生动写照,更是他捍卫公正的有力宣言。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家风家训伴随他一生。他对物质生活要求极低,一家三口与年迈父母长期居住在 90 年代单位分配的 83 平方米小房子里。近 30 年从未重新装修,常用家具坏了便修修补补继续使用。他所穿的衣物,大多是从网上或地摊淘来的“便宜货”,破旧了也不舍得扔。妻子为他购置的新衣服,他总是舍不得穿,直至去世后,家人才发现几件新衣服,还挂着吊牌整齐地放在衣柜中。
充满阳光的人,才能把温暖带给别人。周奇志对自己很吝啬,对他人却慷慨大方。堂哥家孩子考上大学,因家境贫寒无力承担学费,他当即出资 3 万元助侄儿圆大学梦。妻子偶然发现一张 90 年代 1000 元的汇款单,经追问才知是他资助湘西贫困学生的汇款。家乡号召集资修路,他带头捐赠 5000 元。他热心公共事业,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99 年,妻子因所在企业改制面临下岗,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单位领导想要为他申请 “特困家庭” 补贴,他坚决推辞,他说:“我家算不上困难,这补贴还是留给真正急需的同志吧。”
周奇志同志的人生很平凡。平凡铸就伟大,英雄就在身边。他用汗水与生命谱写了忘我工作、务实真干、无私奉献的人生华章。在平凡岗位上,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务实进取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生动诠释了一名财政工作者的忠诚与担当。他的先进事迹与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在各自岗位上砥砺奋进,为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周奇志同志没有把“为国理财、为民用财”的理念挂在嘴上,却用一生来践行。他把最后的力气献给了财政事业,把最大的不舍留在湘江河畔。

来源: 永州新闻网

作者: 张华兵 郑运生 张志海

编辑: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5 湘ICP备140193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