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以久久为功之姿,绘就永州候鸟保护的生态画卷
2025-09-26 12:33:09
来源:今日永州
候鸟迁徙,是自然界最富诗意的生命奇观,亦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标尺”。永州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与生态禀赋,成为候鸟南北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与“家园”,其候鸟保护工作不仅关乎生物多样性的存续,更彰显着一座城市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责任与担当,值得深入审视与肯定。
从实践成效来看,永州在候鸟保护领域的探索已形成一套兼具针对性与系统性的举措。一方面,当地立足湿地、林地等候鸟核心栖息地,通过划定保护红线、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等“硬手段”,为候鸟营造了适宜栖息、觅食的生存环境。无论是冷水滩滨江公园的生态整治,还是双牌日月湖湿地的植被修复,亦或是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的功能优化,都让“水清、草茂、鸟欢”的场景成为常态,吸引着白鹭、小天鹅等众多候鸟年年驻足。另一方面,永州注重“软硬兼施”,将执法监管与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常态化开展“护鸟行动”,运用无人机巡护、红外监测等科技手段,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售卖候鸟及破坏栖息地的行为,形成了对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同时,借助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多渠道宣传,让“保护候鸟就是保护生态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公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保护格局。
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候鸟保护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永州当前的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候鸟迁徙路线长、涉及区域广,部分候鸟在途经非保护区域时,仍可能遭遇非法捕鸟网、农药残留、垃圾污染等威胁,跨区域协同保护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从内部治理看,部分偏远区域的栖息地保护仍存在“盲区”,少数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有待提升,偶尔出现的随意投喂、近距离惊扰候鸟等行为,既可能影响候鸟的自然习性,也潜藏着安全风险。此外,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推动“观鸟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规范发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仍是永州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展望未来,永州的候鸟保护工作需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优机制”持续推进。其一,应进一步织密“保护网”,聚焦候鸟迁徙的关键时段与核心区域,细化保护方案,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联动,建立候鸟迁徙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应急救助等机制,实现“从点上保护到全线护航”的转变。其二,要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候鸟种群监测、栖息地环境评估的智慧化体系,精准掌握候鸟的迁徙规律与生存状况,为保护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其三,需深化“全民护鸟”的氛围营造,通过打造候鸟保护科普基地、举办观鸟节等活动,让公众在近距离感受候鸟之美的同时,更清晰地了解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同时,探索建立“护鸟志愿者”“民间巡护队”等常态化参与机制,让保护行动融入日常、成为自觉。其四,可推动“保护与发展”深度融合,在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合理规划观鸟路线、开发生态文创产品,让群众在守护候鸟的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从而形成“生态向好—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主动保护”的良性循环。
候鸟的每一次平安驻足,都是对永州生态环境的肯定;每一群候鸟的如期归来,都是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褒奖。期待永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深耕候鸟保护工作,让这片土地始终成为候鸟安心栖息的“乐园”,为全国候鸟保护提供可借鉴的“永州经验”,以生态之美绘就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